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绪论 | 第14-49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4-22页 |
(一)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展背景 | 第15-21页 |
(二) 马来西亚价值观教育的背景 | 第21-22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22-37页 |
(一) 国外的相关研究 | 第23-34页 |
(二) 国内的相关研究 | 第34-36页 |
(三) 关于本研究的几点思考 | 第36-37页 |
三、研究设计 | 第37-49页 |
(一) 研究现状 | 第38-40页 |
(二) 研究问题 | 第40页 |
(三) 研究界定 | 第40-44页 |
(四) 研究思路 | 第44-45页 |
(五) 研究框架 | 第45-46页 |
(六) 研究方法 | 第46-47页 |
(七) 研究意义 | 第47-49页 |
第一章 价值观与华文教材 | 第49-90页 |
一、价值观是什么 | 第49-66页 |
(一) 价值观的本质特征 | 第49-55页 |
(二) 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 第55-60页 |
(三) 价值观的几种分类 | 第60-66页 |
二、华文教育与价值观的关系 | 第66-79页 |
(一) 华文课程的本质 | 第67-71页 |
(二) 华文课程的功能 | 第71-72页 |
(三) 华文教育中的价值观 | 第72-79页 |
三、华文教材与价值观的关系 | 第79-89页 |
(一) 华文教材的本质 | 第80-82页 |
(二) 华文教材的功能 | 第82-86页 |
(三) 华文教材中的价值观 | 第86-89页 |
四、小结 | 第89-90页 |
第二章 华文教材中价值观的沿革 | 第90-121页 |
一、独立前华文教材中的价值观 | 第90-101页 |
(一) 私塾时期至战前的华文教材 | 第90-96页 |
(二) 二战后至独立前的华文教材 | 第96-101页 |
二、独立后华文教材中的价值观 | 第101-119页 |
(一) 20世纪60年代的华文教材 | 第101-107页 |
(二) 20世纪80年代的华文教材 | 第107-119页 |
三、小结 | 第119-121页 |
第三章 华文教材中价值观的内容分析 | 第121-184页 |
一、华文教材内容价值观架构的建构 | 第121-123页 |
(一) 价值观架构分析 | 第121-122页 |
(二) 各研究项目分析 | 第122-123页 |
二、教材内容中价值观范畴的频数分析 | 第123-134页 |
(一) 课文中价值观的频数分析 | 第123-126页 |
(二) 练习中价值观的频数分析 | 第126-127页 |
(三) 活动中价值观的频数分析 | 第127-131页 |
(四) 插图中价值观的频数分析 | 第131-134页 |
三、教材中各价值观范畴的内容分析 | 第134-181页 |
(一) 自我维度价值观的内容分析 | 第134-154页 |
(二) 社会维度价值观的内容分析 | 第154-172页 |
(三) 自然维度价值观的内容分析 | 第172-181页 |
四、小结 | 第181-184页 |
第四章 华文教材中价值观内容的呈现方式 | 第184-223页 |
一、华文教材中价值观呈现的理论思考 | 第184-188页 |
(一) 华文教材内容呈现的独特性 | 第184-186页 |
(二) 华文教材中双重价值的课文 | 第186-188页 |
二、华文教材课文中价值观内容的呈现方式 | 第188-197页 |
(一) 课文中价值观呈现方式的频数分析 | 第189-191页 |
(二) 课文中价值观呈现方式的内容分析 | 第191-197页 |
三、华文教材练习中价值观内容的呈现方式 | 第197-204页 |
(一) 练习中价值观呈现方式的频数分析 | 第197-199页 |
(二) 练习中价值观呈现方式的内容分析 | 第199-204页 |
四、华文教材活动中价值观内容的呈现方式 | 第204-216页 |
(一) 活动中价值观呈现方式的频数分析 | 第204-206页 |
(二) 活动中价值观呈现方式的内容分析 | 第206-214页 |
(三) 活动在课程中三大领域的频数分析 | 第214-216页 |
五、华文教材插图中价值观内容的呈现方式 | 第216-221页 |
(一) 插图中价值观呈现方式的频数分析 | 第216-217页 |
(二) 插图中价值观呈现方式的内容分析 | 第217-221页 |
六、小结 | 第221-223页 |
第五章 华文教材中的价值观对教学的影响分析 | 第223-255页 |
一、华文教材与课堂教学的关系与影响 | 第223-240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223-226页 |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226-239页 |
(三) 结论 | 第239-240页 |
二、华文教材、课堂教学与华文学习的情况之关系与影响 | 第240-252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240-242页 |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242-252页 |
(三) 结论 | 第252页 |
三、小结 | 第252-255页 |
第六章 华文教育中价值观教育的落实 | 第255-303页 |
一、华文教材研制的保障 | 第255-277页 |
(一) 华文教材的编制制度 | 第255-260页 |
(二) 华文课程的知识意义 | 第260-264页 |
(三) 价值观呈现因素考虑 | 第264-277页 |
二、教师的教学实施 | 第277-290页 |
(一) 教师的教学素养 | 第278-284页 |
(二) 课堂教学的方法 | 第284-290页 |
三、学生的学习方式 | 第290-301页 |
(一) 实现生活教育 | 第291-292页 |
(二) 课内外的学习 | 第292-301页 |
四、小结 | 第301-303页 |
结语 | 第303-305页 |
参考文献 | 第305-312页 |
附录 | 第312-316页 |
后记 | 第316-3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