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5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0页 |
| ·归属感的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 ·已有研究的不足 | 第13-14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 2 研究设计及其实施 | 第15-19页 |
|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 ·研究对象 | 第15-17页 |
| ·研究工具 | 第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文献研究法 | 第17页 |
| ·问卷调查法 | 第17页 |
| ·质的研究法 | 第17页 |
| ·分析方法 | 第17-19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9-42页 |
| ·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归属感的总体特征 | 第19-22页 |
| ·少数民族大学生归属感总体状况的描述 | 第19-20页 |
| ·归属感与各维度的关系 | 第20-21页 |
| ·归属感各个维度之间的关系 | 第21-22页 |
| ·少数民族大学生归属感的差异检验 | 第22-34页 |
| ·不同性别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归属感差异 | 第22-23页 |
| ·民族文化学院和其它学院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归属感差异 | 第23-24页 |
| ·不同生源地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归属感的差异 | 第24-25页 |
| ·不同家庭民族成分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归属感的差异 | 第25-26页 |
| ·不同民族语言熟练程度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归属感差异 | 第26-28页 |
| ·不同年级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归属感差异 | 第28-31页 |
| ·不同民族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归属感的差异 | 第31-34页 |
| ·纳西族摩梭人大学生归属感的个案研究 | 第34-42页 |
| 4 讨论 | 第42-48页 |
| ·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归属感缺失的原因探讨 | 第42-43页 |
| ·民族院校在民族教育过程中的反思 | 第43-45页 |
| ·明确学校定位,办一所真正的民族院校 | 第43-44页 |
| ·创建和丰富少数民族校园人文环境,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归属感的形成 | 第44-45页 |
| ·归属感和民族成分之间的关系 | 第45-46页 |
| ·本研究的不足 | 第46-48页 |
| 5 结论 | 第48-52页 |
| ·民族院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归属感总体不高 | 第48页 |
| ·民族院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归属感存在显著性别差异 | 第48页 |
| ·民族文化学院和其它学院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归属感存在显著差异 | 第48-49页 |
| ·民族院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归属感生源地差异不显著 | 第49页 |
| ·不同家庭背景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归属感在民族自我认同维度上差异显著 | 第49页 |
| ·不同民族语言熟练程度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归属感在民族语言和民族风俗习惯上存在显著差异 | 第49-50页 |
| ·民族院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归属感存在显著年级差异 | 第50页 |
| ·不同民族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归属感存在显著差异 | 第50-51页 |
| ·摩梭族大学生归属感的个案研究 | 第51-52页 |
| 后记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5页 |
| 附录1: 少数民族大学生归属感问卷 | 第55-57页 |
| 附录2: 少数民族大学生访谈提纲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