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 | 第1页 |
|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第4-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主要符号表 | 第7-11页 |
| 1 绪论 | 第11-17页 |
|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 ·本课题对提高弹道性能的意义 | 第12页 |
| ·本课题在提高射程和精确度方面的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3-15页 |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17页 |
| 2 二次发射技术的内弹道循环过程研究 | 第17-21页 |
| ·引言 | 第17页 |
| ·二次发射技术的炮膛结构和装药结构 | 第17-18页 |
| ·二次发射技术的原理及发射过程 | 第18-21页 |
| ·二次发射技术的原理 | 第18页 |
| ·二次发射过程 | 第18-21页 |
| 3 基于内弹道零维模型的装药设计 | 第21-25页 |
| ·引言 | 第21页 |
| ·二次发射过程的内弹道设计概述 | 第21-22页 |
| ·二次发射过程的装药设计概述 | 第22-23页 |
| ·二次发射过程中发射药选择问题的讨论 | 第23-25页 |
| 4 初次发射过程的弹道设计 | 第25-53页 |
| ·引言 | 第25页 |
| ·内弹道零维模型在二次发射技术中的应用 | 第25-26页 |
| ·初次发射过程的数学模型 | 第26-29页 |
| ·初次发射过程内弹道零维模型的数值计算方法 | 第29-31页 |
| ·初次发射过程发射药的选择问题 | 第31-37页 |
| ·初次发射过程装填条件的讨论 | 第37-50页 |
| ·弹道计算参数的确定 | 第37-38页 |
| ·装填条件对弹道性能影响的讨论 | 第38-50页 |
| ·初次发射过程的装填条件的确定和弹道计算 | 第50-53页 |
| 5 第二次发射过程的弹道设计 | 第53-68页 |
| ·引言 | 第53页 |
| ·第二次发射过程的数学模型 | 第53-55页 |
| ·第二次发射过程中使用14/7火药作为发射药的弹道计算 | 第55-57页 |
| ·第二次发射过程装填条件的讨论 | 第57-65页 |
| ·第二次发射过程的装填条件的确定和弹道计算 | 第65-68页 |
| 6 结束语 | 第68-70页 |
| ·本文小结 | 第68页 |
| ·未来工作的展望 | 第68-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