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方言语音历史层次研究
| 内容提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6页 |
| 引言 | 第6-19页 |
| 一 山西方言和晋语 | 第6-7页 |
| 二 山西方言语音研究成果 | 第7-10页 |
| 三 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四 历史层次分析法 | 第11-16页 |
| 五 文白异读 | 第16-19页 |
| 第一章 山西方言的历史 | 第19-29页 |
| 一 古晋语的形成和扩张 | 第19-22页 |
| 二 古晋语的分化 | 第22-26页 |
| 三 山西方言与少数民族的接触融合 | 第26-27页 |
| 四 山西方言的境外扩散 | 第27-29页 |
| 第二章 果摄的历史层次 | 第29-36页 |
| 一 上古层:ai和(?) | 第29-30页 |
| 二 中古层:a类读音 | 第30-32页 |
| 三 近代层:o、u、ie、(?)类读音 | 第32-36页 |
| 第三章 遇摄的历史层次 | 第36-47页 |
| 一 模韵的历史层次 | 第36-40页 |
| 二 鱼虞的历史层次 | 第40-47页 |
| 第四章 宕江摄的历史层次 | 第47-56页 |
| 一 宕江摄文读层次 | 第47-50页 |
| 二 宕江摄白读层次 | 第50-54页 |
| 三 宕摄韵尾脱落的原因及过程 | 第54-56页 |
| 第五章 梗摄的演变 | 第56-71页 |
| 一 梗摄白读的读音类型 | 第58-60页 |
| 二 梗摄舒声与其他韵摄的关系 | 第60-62页 |
| 三 梗摄二等的i介音 | 第62-66页 |
| 四 梗摄的演变 | 第66-71页 |
| 第六章 山西方言全浊声母的演变 | 第71-84页 |
| 一 全浊声母简说 | 第71-73页 |
| 二 全浊塞音、塞擦音声母的读音 | 第73-79页 |
| 三 山西方言全浊声母情况的分析 | 第79-84页 |
| 第七章 知系声母的演变 | 第84-100页 |
| 一 知系声母的读音情况 | 第84-85页 |
| 二 知系声母的分合情况 | 第85-87页 |
| 三 知庄章合流过程的分析 | 第87-95页 |
| 四 日母的演变 | 第95-10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0-107页 |
| 后记 | 第107-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