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献综述 | 第1-27页 |
·药用植物乌头属的研究进展 | 第12-27页 |
·乌头属药物品种的本草考证 | 第12-13页 |
·乌头属植物的分布与种类 | 第13页 |
·乌头属植物的药用概况 | 第13-14页 |
·药理作用 | 第14-18页 |
·毒性研究 | 第18-19页 |
·炮制研究 | 第19-20页 |
·化学成分及检测方法现状 | 第20-23页 |
·乌头属植物的组织学研究 | 第23-24页 |
·生物技术 | 第24-25页 |
·乌头属植物的研究展望 | 第25-27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7-28页 |
·材料、试剂以及仪器 | 第27-28页 |
2.l.1 供试材料 | 第27页 |
·试剂 | 第27-28页 |
·仪器 | 第28页 |
3 方法 | 第28-33页 |
·附子植株再生的研究 | 第28-29页 |
·外植体消毒方法选择 | 第28页 |
·外植体褐变抑制剂的选择 | 第28页 |
·诱导分化培养 | 第28-29页 |
·附子不定芽的增殖培养 | 第29页 |
·附子不定芽的诱导生根培养 | 第29页 |
·组培苗的移栽 | 第29页 |
·数据统计方法 | 第29页 |
·愈伤组织的诱导研究 | 第29-31页 |
·诱导愈伤组织最佳外植体的选择 | 第29-30页 |
·基本培养基的选择 | 第30页 |
·激素对附子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生长状况的影响 | 第30页 |
·不同季节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影响 | 第30页 |
·光照对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培养的影响 | 第30页 |
·温度对愈伤组织诱导生长的影响 | 第30页 |
·继代次数对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 | 第30页 |
·愈伤组织生长的动态观察 | 第30-31页 |
·细胞悬浮体系的建立 | 第31-33页 |
·细胞悬液的制备 | 第31页 |
·悬浮培养细胞的生理生化调控 | 第31-32页 |
·酸性比色染料法测定附子块根、茎段、愈伤组织及细胞培养物中的有效成分 | 第32-33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3-57页 |
·再生植株的研究 | 第33-40页 |
·外植体灭菌方法的选择 | 第33-34页 |
·抑制外植体褐变的方法的选择 | 第34-35页 |
·不同培养基配方对茎段不定芽的诱导 | 第35-36页 |
·不同激素组合对附子茎段不定芽的诱导 | 第36页 |
·不同激素组合对顶芽分化诱导的影响 | 第36-37页 |
·须根愈伤组织的诱导与不定芽的分化 | 第37-38页 |
·不定芽的增殖培养 | 第38页 |
·诱导生根 | 第38-39页 |
·移栽 | 第39-40页 |
·愈伤组织的诱导研究 | 第40-49页 |
·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40-41页 |
·不同培养基条件下诱导愈伤组织的比较 | 第41-42页 |
·激素对附子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生长状况的影响 | 第42-45页 |
·不同季节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影响 | 第45-46页 |
·光照对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培养的影响 | 第46-47页 |
·温度对愈伤组织诱导生长的影响 | 第47页 |
·继代次数对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 | 第47页 |
·愈伤组织生长曲线的绘制 | 第47-49页 |
·附子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 | 第49-57页 |
5 讨论 | 第57-69页 |
·附子植株再生的研究 | 第57-62页 |
·外植体污染现象的探讨 | 第57-58页 |
·外植体褐变现象的探讨 | 第58-60页 |
·不同激素浓度对附子芽分化的影响 | 第60-61页 |
·附子生根的探讨 | 第61-62页 |
·愈伤组织诱导的研究 | 第62-64页 |
·植物因素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62页 |
·培养基因素对附子愈伤组织的影响 | 第62-63页 |
·环境因素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63页 |
·继代时间长短对愈伤组织继代培养的影响 | 第63-64页 |
·细胞悬浮体系的建立 | 第64-66页 |
·培养基因素对悬浮细胞生长的影响 | 第64-65页 |
·接种量对悬浮细胞生长的影响 | 第65页 |
·pH、碳源对悬浮培养细胞生长的影响 | 第65页 |
·摇床转速对悬浮培养物生长的影响 | 第65-66页 |
·乌头总碱的测定 | 第66页 |
·植物细胞悬浮培养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 第66-69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66-67页 |
·发展趋势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图版 I | 第74-75页 |
图版 II | 第75-76页 |
图版 III | 第76-77页 |
图版 IV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研究生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