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论文--唐(618~907年)论文

入唐三韩人研究

前言第1-17页
第一章 三韩人的入唐概况第17-29页
 第一节 高丽人入唐概况第17-22页
  一、唐朝之前中原与高丽之间的人口流动情况第17-18页
  二、高丽人大规模迁入唐朝内地第18-22页
 第二节 百济人入唐概况第22-25页
  一、唐以前中原和百济之间的人口流动情况第22-23页
  二、百济人大规模迁入唐朝内地第23-25页
 第三节 新罗人入唐概况第25-29页
  一、唐以前新罗和中国之间的人口流动情况第25-26页
  二、唐代新罗人进入中国概况第26-29页
第二章 入唐三韩使者考论第29-74页
 第一节 入唐高丽使者考论第30-47页
  一、高丽遣使入唐概况第30-33页
  二、对高丽遣使入唐的三阶段分析第33-44页
  三、乾封三年之后的高丽国存在状况探析第44-47页
 第二节 入唐百济使者情况考论第47-52页
  一、百济遣使入唐概况第47-49页
  二、百济王室成员充任入唐使者的原因第49-52页
 第三节 入唐新罗使者情况述论第52-61页
  一、新罗遣使入唐概况第52-58页
  二、新罗入唐使者的作用第58-61页
 第四节 新罗对唐纳质宿卫述论第61-74页
  一、新罗纳质宿卫的初因第63-64页
  二、新罗入唐宿卫者的职能演变第64-67页
  三、新罗遣质宿卫的过程和宿卫学生概况第67-70页
  四、新罗宿卫者的在唐期限第70页
  五、新罗宿卫者的作用第70-72页
  六、总结第72-74页
第三章 入唐的原百济、高丽王室以及权臣事迹考论第74-103页
 第一节 唐朝对原百济王室、高丽王室及权臣的安置第74-81页
  一、唐对百济王室的安置措施探析第75-77页
  二、唐(武周)对高丽王室及权臣泉氏家族安置措施探析第77-81页
 第二节 高丽王室后裔和百济王室后裔在唐(武周)朝事迹述论第81-90页
  一、高丽王室后裔事迹考论第81-85页
  二、百济王室后裔事迹考论第85-90页
 第三节 高丽权臣泉氏家族成员在唐(武周)的不同命运第90-103页
  一、泉男生墓志略考第90-94页
  二、泉男产与泉献诚在唐事迹比较考略第94-101页
  三、对武则天评价问题的管见第101-103页
第四章 两《唐书》列传记载的三韩籍蕃将事迹丛考第103-135页
 第一节 两《唐书》立传记载的高丽人仕唐事迹评述第104-125页
  一、高仙芝事迹考略第104-113页
  二、王思礼仕唐事迹评述第113-118页
  三、割据的李正己家族第118-125页
 第二节 史书中列传记载的百济人事迹述略第125-135页
  一、两《唐书·黑齿常之传》及学界的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概述第126页
  二、黑齿俊事迹略考第126-128页
  三、对黑齿常之冤狱昭雪之事的分析第128-131页
  四、黑齿家族其他成员事迹考述第131-135页
第五章 未被史书列传记载的三韩籍蕃将事迹丛考第135-172页
 第一节 散见于史籍记载的仕唐三韩人第136-152页
  一、有关高延寿、高惠真的几个问题第136-139页
  二、高文简、高拱毅降唐及降唐原因第139-141页
  三、沙吒忠义的族出及事迹考——兼及沙吒相如的仕唐事迹第141-150页
  四、似先义逸事迹略论第150-152页
 第二节 志石资料和笔记小说中所见的三韩人事迹考第152-172页
  一、高性文家族的事迹考第152-155页
  二、高玄事迹考第155-158页
  三、高足酉事迹考第158-161页
  四、沙咤(吒)利的仕唐事迹述论第161-166页
  五、难元庆事迹概述第166-168页
  六、李元佐事迹第168-169页
  七、张泳、金清事迹第169-172页
第六章 参与发动或平定唐朝宫廷政变的三韩人第172-185页
 第一节 唐中宗时期参与(平定)宫廷政变的三韩人第173-176页
 第二节 参与唐玄宗宫廷政变的三韩人第176-185页
  一、王毛仲的仕唐事迹第176-178页
  二、李仁德的仕唐事迹第178-180页
  三、王景耀(耀)的仕唐事迹第180-183页
  四、小结第183-185页
第七章 唐朝商业领域内的三韩人第185-201页
 第一节 三韩使者在民族、国家交往中的商人成分第187-189页
 第二节 三韩商人阶层在唐朝的活动第189-195页
 第三节 唐朝境内与新罗商人有关的物产、地名及事迹第195-201页
第八章 入唐的三韩僧人第201-216页
 第一节 卷入政治事务的三韩僧人第202-207页
 第二节 与三韩僧侣有关的唐朝地名第207-209页
 第三节 入唐三韩僧侣的汉语水平考辨第209-211页
 第四节 三韩僧侣在唐的其它事迹第211-216页
第九章 唐朝的三韩籍奴碑——兼论唐代的新罗奴与昆仑奴的比较(附:试论唐代的押新罗、渤海两蕃使)第216-230页
 第一节 由战俘而被变为唐朝奴婢的三韩人略论第217-219页
 第二节 试论被劫掠贩卖以及因灾荒而入唐为奴的三韩人第219-225页
 第三节 入唐的新罗奴与昆仑奴比较探析第225-230页
总结第230-233页
附录: 试论唐代的押新罗、渤海两蕃使第233-243页
参考文献第243-259页
附记第259-260页

论文共2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李尔王》之结构主义解读--兼与《长生殿》比较
下一篇:机群计算在可视化平台中负载均衡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