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创性申明 | 第1-7页 |
| 摘要 | 第7-9页 |
| Резюме | 第9-11页 |
| Abstract | 第11-13页 |
| 表格目录 | 第13-14页 |
| 1.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4-16页 |
| 2.文献回顾 | 第16-24页 |
| ·有关动机的研究 | 第16-18页 |
| ·国外有关语言学习动机的研究 | 第18-20页 |
| ·国内有关语言学习动机的研究 | 第20-24页 |
| 3.理论基础 | 第24-34页 |
| ·动机的定义 | 第24页 |
| ·外语学习动机 | 第24-25页 |
| ·心理学动机视角和动机理论及其对外语学习的意义 | 第25-28页 |
| ·动机的生物视角及其需要理论 | 第25页 |
| ·动机的行为主义视角和强化理论 | 第25-26页 |
| ·动机的认知视角及其动机理论 | 第26-28页 |
| ·期望和价值理论 | 第26页 |
| ·自我效能理论 | 第26-27页 |
| ·归因理论 | 第27页 |
| ·目标理论 | 第27页 |
| ·自我决定理论 | 第27-28页 |
| ·外语学习动机的相关概念 | 第28-30页 |
| ·需要 | 第28-29页 |
| ·学习兴趣 | 第29页 |
| ·焦虑 | 第29页 |
| ·自我效能 | 第29页 |
| ·期望—效价 | 第29-30页 |
| ·结果归因 | 第30页 |
| ·目标定向 | 第30页 |
| ·秦晓晴的外语学习动机模型 | 第30-31页 |
| ·Dornyei提高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 | 第31-34页 |
| 4.实证研究 | 第34-73页 |
| ·研究总介 | 第34页 |
| ·俄语学习动机调查与数据分析 | 第34-55页 |
| ·调查方法 | 第34页 |
| ·研究假设 | 第34-35页 |
| ·调查对象 | 第35页 |
| ·测量工具 | 第35-37页 |
| ·测试题 | 第35-36页 |
| ·问卷 | 第36-37页 |
| ·问卷的信度 | 第37页 |
| ·统计方法 | 第37-38页 |
| ·调查步骤 | 第38页 |
| ·数据分析与讨论 | 第38-55页 |
| ·学习成绩 | 第38-39页 |
| ·Z分数的转化与成绩等级的划分 | 第38-39页 |
| ·学生成绩的分布 | 第39页 |
| ·甘肃省俄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整体描述 | 第39-48页 |
| ·甘肃省俄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整体状况 | 第39-40页 |
| ·各学校间动机水平的差异 | 第40-42页 |
| ·不同性别间的动机特征及差异 | 第42-43页 |
| ·不同年级间的动机特征及差异 | 第43-45页 |
| ·不同成绩等级的学生动机水平的差异 | 第45-48页 |
| ·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分析 | 第48-51页 |
| ·动机总体水平与成绩的相关分析 | 第48-49页 |
| ·具体动机因素与成绩的相关 | 第49-51页 |
| ·多元回归分析 | 第51-55页 |
| ·俄语学习动机培养的实验研究及数据分析 | 第55-73页 |
| ·实验目的 | 第55-56页 |
| ·实验假设 | 第56页 |
| ·实验对象 | 第56页 |
| ·实验工具 | 第56页 |
| ·实验设计 | 第56-57页 |
| ·动机培养与数据分析 | 第57-73页 |
| ·前测成绩的T检验 | 第57-58页 |
| ·对实验组进行俄语学习动机培养的方案 | 第58-59页 |
| ·自我效能的培养方案 | 第58页 |
| ·努力程度的培养方案 | 第58-59页 |
| ·学习兴趣的培养方案 | 第59页 |
| ·对实验组进行俄语学习动机培养的计划 | 第59-60页 |
| ·对实验组进行俄语学习动机培养的具体措施 | 第60-71页 |
| ·自我效能的培养 | 第60-64页 |
| ·努力程度的培养 | 第64-68页 |
| ·学习兴趣的培养 | 第68-71页 |
| ·俄语学习动机培养前后实验组动机整体状况的变化情况 | 第71页 |
| ·俄语学习动机培养之后两组间的成绩差异 | 第71-73页 |
| 5.结论 | 第73-74页 |
| ·结论 | 第73页 |
| ·本研究的意义、不足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 附录:俄语学习动机问卷调查表 | 第79-82页 |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