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17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第11-13页 |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1.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 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论文总体思路 | 第14页 |
1.4 论文内容结构 | 第14-16页 |
1.5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6 论文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第2章 基本理论综述 | 第17-32页 |
2.1 有关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 第17-21页 |
2.1.1 自然资源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 第17页 |
2.1.2 自然资源经济学的体系和内容 | 第17-21页 |
2.2 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 第21-24页 |
2.2.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内容 | 第21-22页 |
2.2.2 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 | 第22-24页 |
2.3 有关产业组织学的基本理论 | 第24-27页 |
2.4 有关产业关联的基本理论 | 第27-30页 |
2.4.1 产业关联和投入产出法 | 第27-28页 |
2.4.2 产业间波及效应分析 | 第28-30页 |
2.5 有关价格管理学的基本理论 | 第30-3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石油价格波动历史现状及动因分析 | 第32-45页 |
3.1 石油价格波动历史和现状 | 第32-35页 |
3.1.1 价格的内涵及石油价格的特征 | 第32-33页 |
3.1.2 石油价格变动的历史和现状 | 第33-35页 |
3.2 石油价格波动的动因分析 | 第35-44页 |
3.2.1 供求力量作用下的油价波动 | 第35-38页 |
3.2.2 库存作用下的油价波动 | 第38-41页 |
3.2.3 成本变化下的油价波动 | 第41-42页 |
3.2.4 替代能源竞争下的油价波动 | 第42页 |
3.2.5 其他不确定条件下的油价波动 | 第42-4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石油价格、安全与石油需求的相关性分析及中国石油需求预测 | 第45-55页 |
4.1 石油价格、安全与石油需求相关性分析 | 第45-46页 |
4.2 中国石油需求预测 | 第46-5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石油价格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及石油安全体系的构建 | 第55-67页 |
5.1 世界石油价格上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 第55-58页 |
5.1.1 世界石油价格上涨对主要总量指标的影响 | 第55-56页 |
5.1.2 世界油价上涨将导致全社会能源消费总水平的下降 | 第56-57页 |
5.1.3 世界油价上涨对中国石油市场将产生重要影响 | 第57页 |
5.1.4 世界油价上涨将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 | 第57-58页 |
5.2 石油价格对中国国民经济影响的测度 | 第58-62页 |
5.2.1 基于投入产出法的石油价格波及效应测度模型的构建 | 第58-60页 |
5.2.2 石油价格对中国国民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60-62页 |
5.3 中国经济发展对油价变动的敏感性分析 | 第62-65页 |
5.3.1 中国经济发展对油价波动敏感性日益增强的原因 | 第62页 |
5.3.2 中国经济发展对油价波动敏感性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62-65页 |
5.4 石油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 | 第65-6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6章 建立石油战略储备 | 第67-81页 |
6.1 建立石油战略储备的目的 | 第67-69页 |
6.2 石油战略储备法制建设研究 | 第69-71页 |
6.2.1 国外储备立法情况 | 第69-71页 |
6.2.2 中国石油储备立法的建立 | 第71页 |
6.3 石油战略储备的模式 | 第71-75页 |
6.3.1 美、日、德三国的石油储备模式 | 第71-72页 |
6.3.2 中国石油储备模式选择 | 第72-75页 |
6.4 石油战略储备的目标和规模 | 第75-76页 |
6.4.1 石油战略储备目标的影响因素 | 第75页 |
6.4.2 中国石油储备规模的影响因素 | 第75-76页 |
6.4.3 中国石油储备规模 | 第76页 |
6.5 石油战略储备品种 | 第76-77页 |
6.6 石油战略储备的资金来源 | 第77-78页 |
6.7 石油战略储备存储方式和布局 | 第78-79页 |
6.7.1 石油战略储备存储方式 | 第78页 |
6.7.2 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布局 | 第78-79页 |
6.8 石油战略储备管理模式和动用 | 第79-80页 |
6.8.1 石油战略储备管理模式 | 第79-80页 |
6.8.2 石油战略储备的动用 | 第80页 |
6.9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7章 利用期货市场降低石油价格风险 | 第81-91页 |
7.1 中国建立石油期货市场的必要性 | 第81页 |
7.1.1 石油期货是石油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的有效杠杆 | 第81页 |
7.1.2 石油期货建设是石油定价权的重要保证 | 第81页 |
7.2 期货贸易规避价格风险的机理及操作方法 | 第81-86页 |
7.2.1 期货贸易规避价格风险的机理 | 第81-85页 |
7.2.2 企业套期保值的具体做法 | 第85-86页 |
7.3 发展中国石油期货贸易的对策 | 第86-90页 |
7.3.1 打破垄断、改善石油期货贸易发展的现货市场环境 | 第86-87页 |
7.3.2 转变石油企业的经营机制、使其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 第87页 |
7.3.3 修改国家有关政策、扫除制约石油期货贸易发展的政策障碍 | 第87-88页 |
7.3.4 精心挑选期货合约、慎重选择交易所、认真设计组织形式、确保石油期货顺利推出 | 第88-90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8章 其他降低价格风险的价格调控对策 | 第91-95页 |
8.1 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市场控制能力 | 第91页 |
8.2 建立石油风险采购屏障 | 第91-92页 |
8.3 建立风险预警和特殊情况下的应对策略 | 第92页 |
8.4 充分运用价格风险管理金融衍生工具 | 第92-93页 |
8.5 加强节约能源高新技术的应用研究、制定鼓励开发节约石油资源的政策 | 第93-94页 |
8.6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结论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