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导论 | 第7-11页 |
一、相关概念及特点 | 第11-13页 |
(一) 弱势群体的涵义和特征 | 第11-12页 |
(二) 女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概念界定和特征 | 第12-13页 |
二、女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弱势状况 | 第13-23页 |
(一) 成才弱势 | 第13-17页 |
(二) 心理弱势 | 第17-20页 |
(三) 就业弱势 | 第20-23页 |
三、女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成因分析 | 第23-31页 |
(一) 社会因素 | 第23-25页 |
(二) 家庭因素 | 第25-27页 |
(三) 教育因素 | 第27-28页 |
(四) 自身因素 | 第28-31页 |
四、改善女大学生弱势群体现状对策分析 | 第31-42页 |
(一) 强化女性主体意识,找准人生定位 | 第31-33页 |
(二) 强化心理辅导,培养健康人格 | 第33-35页 |
(三) 培养女性“四自”品质,实现女性自身价值 | 第35-36页 |
(四) 倡导先进性别文化教育,建立健全保障体系 | 第36-37页 |
(五) 加大就业指导,为成才助一臂之力 | 第37-39页 |
(六) 完善教育制度,为女性成才创造良好条件 | 第39-42页 |
注释 | 第42-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后记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