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基本框架与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3 主要观点与创新 | 第12-14页 |
第2章 企业内部审计基础理论研究 | 第14-28页 |
2.1 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研究 | 第14-16页 |
2.1.1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都是企业的重要控制系统 | 第14页 |
2.1.2 内部审计是监督内部控制的主要力量 | 第14-15页 |
2.1.3 内部审计推动内部控制的不断完善 | 第15页 |
2.1.4 内部控制评审是现代审计的基础也是审计领域扩展的要求 | 第15-16页 |
2.2 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及其特征研究 | 第16-19页 |
2.2.1 企业内部审计具有四大职能 | 第16-18页 |
2.2.2 四大职能一体性 | 第18页 |
2.2.3 四大职能在项目上的针对性 | 第18页 |
2.2.4 四大职能的发展性 | 第18-19页 |
2.3 企业内部审计主要作用的多角透析 | 第19-25页 |
2.3.1 企业内部审计与企业治理结构 | 第20-21页 |
2.3.2 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 第21-22页 |
2.3.3 企业内部审计与资本保值增值 | 第22页 |
2.3.4 企业内部审计的定位 | 第22-25页 |
2.4 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责范围与内容研究 | 第25-28页 |
2.4.1 企业内部审计职责范围的确定 | 第25-26页 |
2.4.2 企业内部审计主要内容 | 第26-28页 |
第3章 国家电网公司内部审计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 第28-38页 |
3.1 国家电网公司内部审计目标的确立 | 第28-32页 |
3.1.1 影响企业内部审计目标确立的主要因素 | 第28-30页 |
3.1.2 国家电网公司的内部审计目标 | 第30-32页 |
3.2 国家电网公司内部审计的重点 | 第32-35页 |
3.2.1 国家电网公司的经营管理特点及其对内部审计重点的影响 | 第32-33页 |
3.2.2 现阶段国家电网公司内部审计重点的主要内容 | 第33-35页 |
3.3 国家电网公司内部审计的难点 | 第35-38页 |
3.3.1 国家电网公司内部审计的目标与难点的内在逻辑 | 第35-36页 |
3.3.2 现阶段的国家电网公司内部审计的难点 | 第36-38页 |
第4章 福建省电网公司内部审计的现实问题与对策研究 | 第38-53页 |
4.1 福建省电网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现实问题 | 第38-42页 |
4.1.1 内部审计的主要作用局限于经济监督 | 第38-39页 |
4.1.2 内部审计独立性较差 | 第39-40页 |
4.1.3 方式方法不能适应集团公司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 第40页 |
4.1.4 质量控制体系尚未有效建立 | 第40-41页 |
4.1.5 内部审计沟通协调和内部审计成果应用不尽人意 | 第41页 |
4.1.6 队伍建设尚待加强 | 第41-42页 |
4.2 福建省电网公司内部审计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2-44页 |
4.2.1 设立内部审计是由于上级部门行政干预而非自身管理的需要 | 第42-43页 |
4.2.2 内部审计职能定位欠科学 | 第43页 |
4.2.3 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失衡影响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 第43页 |
4.2.4 缺乏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控制标准和刚性要求 | 第43-44页 |
4.2.5 内部审计人员的思想观念还比较保守 | 第44页 |
4.3 强化福建省电网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对策研究 | 第44-53页 |
4.3.1 各级领导应科学认识内部审计 | 第44-45页 |
4.3.2 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审计组织体系 | 第45-48页 |
4.3.3 加强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控制 | 第48-51页 |
4.3.4 与业务部门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 第51页 |
4.3.5 建设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专家队伍 | 第51-52页 |
4.3.6 推进内部审计手段现代化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