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表 | 第1-16页 |
中文摘要 | 第16-19页 |
ABSTRACT | 第19-23页 |
材料 | 第23-26页 |
前言 | 第26-36页 |
第一章 反义寡核苷酸、聚赖氨酸修饰反义寡核苷酸物与肝靶向配体的合成 | 第36-67页 |
第一节 反义寡核苷酸的合成与鉴定 | 第36-52页 |
一 方法和结果 | 第36-50页 |
1 反义寡核苷酸的合成 | 第36-39页 |
2 反义寡核苷酸的鉴定 | 第39-44页 |
·反义寡核苷酸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 | 第39-40页 |
·工作液配制 | 第39页 |
·反义寡核苷酸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39-40页 |
·反义寡核苷酸毛细管电泳色谱分析 | 第40-41页 |
·反义寡核苷酸结构确证 | 第41-44页 |
·紫外光谱 | 第41-42页 |
·红外光谱 | 第42页 |
·质谱 | 第42-44页 |
3 反义寡核苷酸体外分析方法建立和处方前理化性质 | 第44-50页 |
·反义寡核苷酸体外分析方法 | 第44-46页 |
·色谱条件 | 第44-45页 |
·标准曲线绘制 | 第45页 |
·精密度和准确度 | 第45-46页 |
·反义寡核苷酸处方前理化性质 | 第46-50页 |
·反义寡核苷酸不同溶剂中溶解度 | 第46-47页 |
·反义寡核苷酸油水分配系数 | 第47页 |
·反义寡核苷酸等电点 | 第47-49页 |
·试剂制备 | 第47页 |
·实验操作 | 第47-49页 |
·pH值、温度与光照强度对反义寡核苷酸水溶液化学稳定性的影响 | 第49-50页 |
二 讨论 | 第50-52页 |
第二节 不同长度聚赖氨酸修饰反义寡核苷酸的合成 | 第52-58页 |
一 方法和结果 | 第52-57页 |
1 聚赖氨酸修饰反义寡核苷酸的合成 | 第52-54页 |
·工作液配制 | 第52页 |
·反义寡核苷酸pCp偶联 | 第52页 |
·反义寡核苷酸聚赖氨酸偶联 | 第52-54页 |
2 聚赖氨酸偶联率 | 第54-55页 |
·考马斯亮蓝溶液 | 第54-55页 |
·标准曲线 | 第55页 |
·反义寡核苷酸聚赖氨酸偶联率 | 第55页 |
3 不同长度聚赖氨酸修饰反义寡核苷酸的杂交性质 | 第55-57页 |
·溶液配制 | 第55-56页 |
·聚赖氨酸修饰反义寡核苷酸的杂交 | 第56-57页 |
二 讨论 | 第57-58页 |
第三节 肝靶向配体N-十八酰乳糖胺合成 | 第58-66页 |
一 方法和结果 | 第58-65页 |
1 肝靶向配体N-SLBA合成 | 第58-59页 |
·乳糖酸溶液制备 | 第58-59页 |
·离子交换树脂处理 | 第58-59页 |
·乳糖酸溶液制备 | 第59页 |
·乳糖酸内酯制备 | 第59页 |
·N-SLBA制备 | 第59页 |
2 肝靶向配体N-SLBA结构确证 | 第59-63页 |
·N-SLBA的红外光谱 | 第60-61页 |
·N-SLBA的~1H-NMR光谱 | 第61-62页 |
·N-SLBA的DSC与TG图谱 | 第62-63页 |
3 N-SLBA性质 | 第63-65页 |
·乳糖检测 | 第63-64页 |
·标准曲线制备 | 第64页 |
·乳糖酸定性检测 | 第64页 |
·N-SLBA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 | 第64-65页 |
·乳糖酸的HLB值 | 第65页 |
二 讨论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二章 反义寡核苷酸制剂及其基本性质 | 第67-99页 |
第一节 反义寡核苷酸脂质体(CLO) | 第67-80页 |
一 方法和结果 | 第67-78页 |
1 反义寡核苷酸脂质体制备 | 第67-73页 |
·制备方法选择 | 第67-68页 |
·薄膜分散法制备CLO的处方筛选 | 第68-72页 |
·磷脂浓度对包封率的影响 | 第68-69页 |
·介质种类及离子强度对包封率的影响 | 第69页 |
·水相pH值对包封率的影响 | 第69-70页 |
·水相含蔗糖类等物质对包封率的影响 | 第70-71页 |
·药脂比对包封率的影响 | 第71页 |
·磷脂与胆固醇比例对包封率的影响 | 第71-72页 |
·挤出对包封率的影响 | 第72页 |
·正交试验筛选与优化处方 | 第72-73页 |
2 反义寡核苷酸脂质体包封率测定 | 第73-78页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CLO中药物浓度 | 第74-76页 |
·方法专属性 | 第74页 |
·标准曲线 | 第74-75页 |
·精密度 | 第75页 |
·回收率 | 第75-76页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CLO中药物浓度 | 第76-77页 |
·色谱条件 | 第76页 |
·方法专属性 | 第76页 |
·标准曲线和精密度 | 第76页 |
·回收率 | 第76-77页 |
·两种方法测定CLO中药物浓度的比较 | 第77页 |
·超滤法分离CLO中的游离药物 | 第77-78页 |
·空白回收率 | 第77-78页 |
·加样回收率 | 第78页 |
二 讨论 | 第78-80页 |
第二节 反义寡核苷酸肝靶向脂质体(NLO) | 第80-81页 |
一 方法和结果 | 第80-81页 |
1 脂质体中配体含量和加入方法 | 第80页 |
2 反义寡核苷酸肝靶向脂质体制备 | 第80-81页 |
二 讨论 | 第81页 |
第三节 聚赖氨酸修饰反义寡核苷酸的肝靶向脂质体 | 第81-90页 |
一 方法和结果 | 第81-89页 |
1 NLO-PLL1、NLO-PLL2和NLO-PLL3中游离药物浓度测定 | 第81-86页 |
·方法专属性 | 第81-83页 |
·标准曲线 | 第83-84页 |
·精密度 | 第84-85页 |
·回收率 | 第85-86页 |
2 脂质体和游离药物分离 | 第86-87页 |
·葡聚糖凝胶柱 | 第86页 |
·葡聚糖凝胶柱对空白脂质体吸附 | 第86-87页 |
3 反义寡核苷酸聚赖氨酸修饰物肝靶向脂质体制备和包封率测定 | 第87-89页 |
二 讨论 | 第89-90页 |
第四节 反义寡核苷酸制剂理化性质与稳定性 | 第90-97页 |
一 方法和结果 | 第90-96页 |
1 CLO、NLO、NLO-PLL1、NLO-PLL2和NLO-PLL3形态 | 第90-91页 |
2 CLO、NLO、NLO-PLL1、NLO-PLL2和NLO-PLL3粒径 | 第91页 |
3 脂质体ζ电位 | 第91页 |
4 CLO、NLO、NLO-PLL1、NLO-PLL2和NLO-PLL3稳定性 | 第91-96页 |
·脂质体膜化学稳定性 | 第91-92页 |
·物理稳定性 | 第92-93页 |
·影响因素实验 | 第93-96页 |
·留样观察实验 | 第96页 |
二 讨论 | 第96-97页 |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第三章 肝靶向脂质体(NLO)体外和体内靶向性 | 第99-120页 |
第一节 HepG2细胞培养和生长曲线 | 第99-101页 |
一 方法和结果 | 第99-101页 |
1 HepG2细胞培养 | 第99-100页 |
·试剂的配制 | 第99页 |
·细胞复苏 | 第99-100页 |
·细胞培养 | 第100页 |
2 HepG2细胞生长曲线 | 第100页 |
3 四唑法(MTT法)比色试验 | 第100-101页 |
二 讨论 | 第101页 |
第二节 磷脂浓度和培养时间对HepG2细胞摄取NLO影响 | 第101-106页 |
一 方法和结果 | 第101-105页 |
1 DiI标记NLO | 第101-102页 |
2 脂质体浓度对HepG2细胞摄取影响 | 第102-104页 |
3 培养时间对HepG2细胞摄取NLO影响 | 第104-105页 |
4 结果的统计学处理 | 第105页 |
二 讨论 | 第105-106页 |
第三节 NLO对HepG2细胞靶向性 | 第106-111页 |
一 方法和结果 | 第106-110页 |
1 NLO对HpeG2细胞的细胞毒性 | 第106页 |
2 N-SLBA加入量对HepG2细胞亲和性影响 | 第106-108页 |
3 NLO靶向结合率 | 第108-109页 |
4 NLO对HepG2细胞摄取方式 | 第109-110页 |
二 讨论 | 第110-111页 |
第四节 肝靶向脂质体体内分布研究 | 第111-119页 |
一 方法和结果 | 第111-118页 |
1 生物样品荧光分析方法 | 第111-115页 |
·生物样品处理 | 第111-112页 |
·荧光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112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112-113页 |
·精密度 | 第113-114页 |
·方法回收率 | 第114-115页 |
2 NLO在小鼠体内组织分布 | 第115-118页 |
·NLO在小鼠体内各组织分布 | 第115-116页 |
·肝组织冷冻切片 | 第116-117页 |
·NLO体内靶向性 | 第117-118页 |
二 讨论 | 第118-1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19-120页 |
第四章 反义寡核苷酸肝靶向制剂对HepG2细胞生物活性研究 | 第120-136页 |
一 方法 | 第120-125页 |
1 试剂配制、细胞复苏和细胞培养 | 第120页 |
2 筛选测定脂质体对HepG2细胞细胞毒作用最佳试验条件 | 第120页 |
3 细胞形态学 | 第120-121页 |
4 细胞核Hoechst33258荧光染色 | 第121页 |
5 流式细胞分析法 | 第121页 |
6 免疫印迹法测定survivin蛋白(Western blot analysis) | 第121-125页 |
·工作液配制 | 第121-122页 |
·胞浆提取物制备 | 第122页 |
·蛋白质浓度测定 | 第122-123页 |
·蛋白质电泳 | 第123页 |
·免疫印迹 | 第123-125页 |
二 结果 | 第125-133页 |
三 讨论 | 第133-135页 |
本章小结 | 第135-136页 |
全文结论 | 第136-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44页 |
致谢 | 第144-145页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