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城乡金融组织论文

我国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探析

中文摘要第1-8页
英文摘要第8-10页
1. 引言第10-17页
 1.1 研究的背景分析第10-12页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2-13页
 1.3 我国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研究现状的综述第13-15页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第15-17页
  1.4.1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15页
  1.4.2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5-17页
2. 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相关理论分析第17-24页
 2.1 产权与产权制度的含义第17-18页
 2.2 有关信用社产权制度的含义第18-20页
 2.3 信用合作社交易成本的经济学分析第20-21页
 2.4 信用合作社产权制度变迁理论阐释第21-24页
3. 我国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的变迁及原因分析第24-33页
 3.1 我国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变迁的阶段及其特点分析第24-28页
  3.1.1 农村信用社产权明晰、合作性保持良好的阶段第24-25页
  3.1.2 农村信用合作组织产权开始升级阶段第25页
  3.1.3 农民对农村信用社的产权遭剥夺,先后由两个地方基层机构控制的阶段第25-26页
  3.1.4 农村信用社成为国家银行在农村的基层银行机构,产权归国家控制阶段第26页
  3.1.5 控制农村信用社的主体很多,但地方政府的控制力量逐渐取得优势阶段第26页
  3.1.6 农村信用社独立性增强,但“内部人”控制也增强的阶段第26-28页
 3.2 我国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变迁的原因分析第28-33页
4. 我国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的现状分析第33-41页
 4.1 我国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的成效第33页
 4.2 我国现行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第33-36页
  4.2.1 产权虚置第33-34页
  4.2.2 产权残缺第34页
  4.2.3 严重脱离合作金融的基本原则第34-35页
  4.2.4 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第35-36页
 4.3 现行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的负面效应第36-41页
  4.3.1 基本丧失了为社员服务的信用合作原则第36页
  4.3.2 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不够第36-39页
  4.3.3 农村信用社未能促进“公平”目标的实现第39-40页
  4.3.4 农村信用社经营不善第40-41页
5. 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的市场化取向第41-50页
 5.1 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基本方向—市场化第41-42页
 5.2 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市场化改革的相关政策措施第42-45页
  5.2.1 充分尊重农村信用社有关经济主体的自主权第42页
  5.2.2 承认农村信用社新的产权制度的多样性第42-44页
  5.2.3 信用社产权制度市场化取向改革中的政策性障碍的消除第44-45页
 5.3 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成本分析及化解措施第45-50页
  5.3.1 解决历史包袱问题的成本及化解这些成本的措施第45-47页
   5.3.1.1 解决历史包袱问题的成本第45-46页
   5.3.1.2 化解历史包袱的措施第46-47页
  5.3.2 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后组织运行的成本分析第47页
  5.3.3 信用社“内部人”的补偿成本及化解措施第47-48页
  5.3.4 政策性贷款与盈利性贷款分开经营的监督成本及化解措施第48-50页
6. 结论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致谢第54-55页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美术鉴赏的网络学习模式的实施与研究--西方美术鉴赏课例
下一篇:中学中国画空间表现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