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学论文

当代学校教育实践中一个游离的灵魂--对上海市一位厌学学生埃文的个案研究

当代学校教育实践中一个游离的灵魂--对上海市一位厌学学生埃文的个案研究第1-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4页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缘起第13-16页
  一、研究背景第13-14页
  二、研究的意义第14-15页
  三、研究的缘起第15-16页
 第二节 研究的问题第16-17页
  一、研究的问题第16页
  二、主要概念界定第16-17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7-20页
  一、研究对象第17页
  二、研究思路第17-18页
  三、研究历程第18页
  四、收集资料的方法第18-20页
  五、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第20页
  六、研究限制第20页
 第四节 相关研究综述第20-24页
  一、对厌学原因的分析第20-22页
  二、提出的策略第22-24页
第二章 故事:埃文的学校教育经历第24-43页
 第一节 被纵容的埃文--个性的潜伏(学前至三年级)第24-29页
  一、学前生活:没什么感觉第24-25页
  二、一年级:哦……,回家喽;哦……要去了,去喽第25-28页
  三、二三年级:语文就这么混第28-29页
 第二节 叛逆的埃文--个性的萌芽(四五年级)第29-34页
  一、我和他们不相干的第29-31页
  二、我就是叛逆第31-32页
  三、开始不做作业、上课睡觉第32-34页
 第三节 反抗的埃文--个性的进一步发展(预备班至初三)第34-39页
  一、预备班,初一:没有约束了,睡觉和吵架成了家常便饭第34-36页
  二、初二:我胆大包天,连老师都敢打的第36-38页
  三、初三:烦了,那无所谓了,跷就跷了吧第38-39页
 第四节 失控的埃文--个性的形成(高中)第39-40页
  一、我是不当心考进去的第39页
  二、高二上半一直在睡觉的,高二后半不太去的第39-40页
  三、现在我会主动找茬第40页
 第五节 故事的尾声第40-43页
  一、现在的埃文第40-41页
  二、小结第41-43页
第三章 埃文的认知和情感世界(一)--埃文眼里的教育世界第43-59页
 第一节 埃文眼里的学校教育第43-46页
  一、一个打发时间的地方第43-45页
  二、学校里有的社会上都有,学校教育没有特别的意义第45-46页
 第二节 埃文眼里的老师第46-50页
  一、我希望挑战越大越好,氛围越轻松越好第46-47页
  二、看了就火大--不讲理的老师第47-50页
 第三节 埃文眼里的同学同伴第50-53页
  一、有共同语言--和差生在一起玩第50页
  二、吹牛、找乐子--班级亚文化第50-51页
  三、一起玩联网游戏,一起QQ,一起打篮球--三种朋友第51-52页
  四、我的环境认可的不是读书方面--朋友的影响第52页
  五、自己有想法是自己的事--孤独的人第52-53页
 第四节 埃文对知识的看法第53-54页
  一、为了面子而看书--求知的目的第53页
  二、碰到就碰到了--知识获取的途径第53-54页
  三、知识即信息--对知识的理解第54页
 第五节 埃文对学习的看法第54-59页
  一、无所谓--对学习的态度第54页
  二、没有观念--学习的意义第54-55页
  三、睡觉和看报纸--上课第55页
  四、比谁考分低--对于考试和分数的态度第55-56页
  五、书呆子和能力--不同文化对学习的态度差异第56-57页
  六、真的蛮迷惑的--读书的理由是什么第57-59页
第四章 埃文的认知和情感世界(二)--思维方式和价值信念第59-74页
 第一节 实用性思维--一贯的思维方式第59-62页
  一、因为他教给你知识,你才尊敬他--关于尊重老师第59-60页
  二、其实没有--爱国情感第60页
  三、行为是不好的,思想是好的--自我道德评价第60-62页
 第二节 贫乏的经验 简单的情趣--对生活的感知第62-67页
  一、篮球、游戏--娱乐活动第62-63页
  二、玩着玩--电脑游戏第63-64页
  三、吃饱了,浪费那时间?--审美及精神享受第64-65页
  四、睡觉--最享受的事第65页
  五、我就是读表面的--对人际的理解第65-66页
  六、我感觉不到的--父母的担忧第66-67页
 第三节 悲观虚无--人生态度第67-71页
  一、时间--无聊第67-68页
  二、生活的矛盾和无奈第68-69页
  三、悲观的人第69页
  四、活着--只想舒服而已第69-70页
  五、茫生睡死第70-71页
 第四节 不切实际--对未来的设想第71-74页
  一、现代守财奴第71-72页
  二、事业和金钱第72页
  三、设想生活第72-73页
  四、未来之路第73-74页
第五章 对埃文厌学成因的分析第74-83页
 一、学校教育因素第74-77页
 二、学校教育和周围文化的因素第77-79页
 三、其它因素第79-80页
 四、学校教育与厌学--当事人自己的分析第80-81页
 五、小结第81-83页
第六章 讨论和思考第83-97页
 第一节 教育“不作为”和“乱作为”第84-86页
 第二节 教育中的常识性思维第86-89页
  一、聪明和努力,能力和知识第86-87页
  二、不能和不愿第87-88页
  三、法官还是教育者第88页
  四、信任还是怀疑第88-89页
 第三节 教育的失效:以智育为唯一目的,教育无法胜任第89-91页
 第四节 教育的目的--对人高层次需求的激发第91-97页
  一、教育目的的错位与学生内在求知兴趣的缺乏第92-93页
  二、超越实用性思维--高层次需求和人的发展第93-94页
  三、教育的目的第94-97页
结语--方法论反思第97-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3页
后记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Ti-1023合金复杂结构件等温锻造过程的数值模拟
下一篇:牦牛肺炎的诊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