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 第1-15页 |
·血栓性疾病及治疗方式 | 第7页 |
·纤溶酶类溶栓剂的现状 | 第7-8页 |
·纤溶酶类溶栓剂研究开发状况 | 第8-11页 |
·重组t-PA的突变体等第三代溶栓制剂 | 第8页 |
·动物来源纤溶酶 | 第8-9页 |
·植物来源纤溶酶 | 第9页 |
·海洋生物来源纤溶酶 | 第9页 |
·微生物来源纤溶酶 | 第9-11页 |
·抗血栓药研究动向 | 第11页 |
·华根霉纤溶酶的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华根霉的发酵研究 | 第11-12页 |
·华根霉纤溶酶的急性毒性及药效学研究 | 第12页 |
·华根霉纤溶酶的研究目标 | 第12-13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13-15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页 |
·大肠杆菌pET表达系统 | 第13-14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5-32页 |
·实验材料 | 第15-20页 |
·菌株与质粒 | 第15页 |
·引物 | 第15页 |
·主要试剂 | 第15-17页 |
·培养基和溶液 | 第17-19页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19-20页 |
·实验方法 | 第20-32页 |
·华根霉的固态发酵 | 第20-21页 |
·华根霉产酶曲线的测定 | 第21页 |
·华根霉的总RNA的提取 | 第21-22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22页 |
·RT-PCR扩增 | 第22-24页 |
·PCR产物的割胶纯化 | 第24页 |
·重组子质粒的酶切验证 | 第24-25页 |
·PCR产物的纯化 | 第25页 |
·连接反应 | 第25页 |
·连接产物的电转化 | 第25-26页 |
·重组子的的筛选 | 第26页 |
·重组子质粒的小量提取 | 第26-27页 |
·重组子质粒的酶切鉴定 | 第27页 |
·重组子的PCR鉴定 | 第27-28页 |
·目的基因的测序 | 第28页 |
·载体pET22b(+)的双酶切 | 第28页 |
·酶切片段的割胶纯化 | 第28页 |
·表达载体连接反应 | 第28页 |
·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JM109 | 第28-29页 |
·表达载体pET22b(+)-rcfe转化大肠杆菌BL21 | 第29页 |
·转化子的诱导表达 | 第29页 |
·转化子质粒的提取 | 第29页 |
·转化子中目的基因的PCR方法检测 | 第29-30页 |
·SDS-PAGE法鉴定转化子 | 第30-32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2-50页 |
·华根霉的固态发酵放大 | 第32-36页 |
·培养基的含水量和湿度对根霉纤溶酶产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温度对根霉固态发酵纤溶酶产量的影响 | 第33页 |
·通气量对根霉固态发酵纤溶酶活力的影响 | 第33-34页 |
·超滤浓缩,硫酸铵分级盐析 | 第34-35页 |
·纤溶酶纯度的电泳鉴定 | 第35-36页 |
·纤溶酶的纯化回收 | 第36页 |
·纤溶酶基因的克隆 | 第36-40页 |
·出发菌株特性 | 第36-37页 |
·华根霉总RNA的提取 | 第37页 |
·引物设计 | 第37-38页 |
·RT-PCR扩增目的基因 | 第38-39页 |
·RT-PCR产物的单引物验证 | 第39-40页 |
·重组质粒pUCm-T-rcfe的构建及转化 | 第40-43页 |
·重组质粒pUCm-T-rcfe的构建 | 第40-41页 |
·转化大肠杆菌 | 第41页 |
·重组子的筛选和鉴定 | 第41-43页 |
·基因rcfe的序列测定结果 | 第43-44页 |
·表达载体pET-22b(+)—rcfe的构建 | 第44-46页 |
·载体pET-22b(+)的特性 | 第44页 |
·引物设计 | 第44-45页 |
·表达载体pET-22b(+)—rcfe的构建 | 第45页 |
·表达载体pET-22b(+)—rcfe转化大肠杆菌及重组子的鉴定 | 第45-46页 |
·表达载体pET-22b(+)—rcfe转化E.coli BL21 | 第46-50页 |
·表达载体pET-22b(+)—rcfe电转化E.coli BL21 | 第46-48页 |
·重组蛋白酶活鉴定 | 第48-50页 |
4.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研究生阶段发表论文、申请专利情况 | 第57-58页 |
附录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