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体验:学校道德教育的一种回归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7页
前言第7-9页
一、体验和道德体验的一般分析第9-16页
 (一) 体验基本内涵及其教育学意义第9-11页
  1. 体验的基本内涵第9-10页
  2. 体验的教育学意义第10-11页
 (二) 道德体验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第11-13页
  1. 道德体验的基本内涵第11页
  2. 道德体验的基本特征第11-13页
 (三) 体验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第13-16页
  1. 体验是认知内化的催化剂第13-14页
  2. 体验是主体情感的生长剂第14-15页
  3. 体验是道德信念的稳定剂第15页
  4. 体验是道德践履的推进剂第15-16页
二、道德教育中体验思想的历史考察第16-25页
 (一)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中的体验思想第16-21页
  1. 先秦儒家的道德体验思想第16-18页
  2. 古代道家和魏晋玄学家的道德体验思想第18-19页
  3. 宋明理学中的道德体验思想第19-21页
  4. 中国近代教育运动中的道德体验思想第21页
 (二) 西方道德教育中的体验思想第21-25页
  1. 古希腊时期的道德体验思想第21-22页
  2. 近现代教育史上的教育体验运动第22-23页
  3.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高峰体验”第23页
  4. 21世纪:体验成为时代的主题第23-25页
三、学校道德教育中体验的探寻第25-31页
 (一) 体验在学校道德教育中的失落第25-29页
  1. 当前学校道德教育的主要弊端第25-27页
  2. 当前学校道德教育中体验的缺失第27-29页
 (二) 回归体验在学校道德教育中的意义第29-31页
  1. 回归体验是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客观需要第29页
  2. 回归体验是当前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着力点第29-30页
  3. 回归体验是道德学习规律特殊性的内在要求第30页
  4. 回归体验是确立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应有之义第30-31页
四、体验式学校道德教育的基本走向第31-36页
 (一) 从文本走向人本第31-32页
 (二) 从独语走向对话第32-33页
 (三) 从知性走向德性第33-35页
 (四) 从灌输走向涵养第35-36页
五、体验式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施策略第36-52页
 (一) 回归生活世界,植根道德体验的沃土第36-41页
 (二) 激发道德需要,增强道德体验的动力第41-44页
 (三) 精心设计活动,搭建道德体验的平台第44-48页
 (四) 引发生命叙事,感悟道德体验的活水第48-50页
 (五) 引导道德反思,延伸道德体验的路径第50-52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52-55页
后记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薄导电片衰减3mm波特性研究
下一篇:平原型水库库区浸没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