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5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0-12页 |
1.2 铝酸钠溶液成分分析方法 | 第12-13页 |
1.3 设计铝酸钠溶液成分在线实时测量系统的意义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测量原理 | 第15-19页 |
2.1 电导率测量原理 | 第15-16页 |
2.2 双温双电导法 | 第16-18页 |
2.2.1 确定影响铝酸钠溶液物理化学性质的主要因子 | 第16页 |
2.2.2 双温双电导法 | 第16-18页 |
2.3 三温三电导法 | 第18-19页 |
第三章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19-27页 |
3.1 溶液的配制 | 第19页 |
3.2 模型的建立 | 第19-21页 |
3.3 模型检验 | 第21-22页 |
3.4 模型的数值解法 | 第22-27页 |
3.4.1 牛顿方法 | 第23页 |
3.4.2 最速下降法 | 第23-27页 |
第四章 在线实时测量系统 | 第27-33页 |
4.1 系统总体结构 | 第27-28页 |
4.2 取样分析系统 | 第28-30页 |
4.2.1 铝酸钠溶液的取样 | 第28-29页 |
4.2.2 电导率和温度的测量 | 第29页 |
4.2.3 溶液的过滤 | 第29页 |
4.2.4 管道的清洗 | 第29-30页 |
4.2.5 上置溶液槽 | 第30页 |
4.3 仪表系统 | 第30-31页 |
4.4 PLC控制系统 | 第31-32页 |
4.5 工控机及外围设备 | 第32-33页 |
第五章 系统软件的设计 | 第33-56页 |
5.1 概述 | 第33-34页 |
5.2 系统平台和编程软件的选择 | 第34-37页 |
5.2.1 操作系统的选择 | 第34页 |
5.2.2 上位机编程软件的选择 | 第34-35页 |
5.2.3 PLC编程软件的选择 | 第35-36页 |
5.2.4 数据库的选择 | 第36-37页 |
5.3 PLC和工控机通信的实现方法 | 第37-41页 |
5.3.1 关于串行通信和RS-232C标准 | 第37页 |
5.3.2 通信方法 | 第37-38页 |
5.3.3 通信程序VB部分编程 | 第38-40页 |
5.3.4 通信程序PLC部分编程 | 第40-41页 |
5.4 上位机编程 | 第41-53页 |
5.4.1 起始画面 | 第41-42页 |
5.4.2 对话框 | 第42-43页 |
5.4.3 实时画面 | 第43-48页 |
5.4.4 历史画面 | 第48-50页 |
5.4.5 输入时间窗体 | 第50页 |
5.4.6 无记录对话窗体 | 第50-51页 |
5.4.7 参数设置窗体 | 第51页 |
5.4.8 输入密码窗体 | 第51-52页 |
5.4.9 公共模块 | 第52页 |
5.4.10 在线帮助文件 | 第52-53页 |
5.5 PLC编程 | 第53-56页 |
5.5.1 CPU程序结构 | 第53页 |
5.5.2 本系统的PLC程序 | 第53-56页 |
第六章 现场安装调试思路 | 第56-59页 |
6.1 设备安装 | 第56-57页 |
6.1.1 系统硬件连线 | 第56页 |
6.1.2 设备安装 | 第56-57页 |
6.1.2.1 工控机和PLC控制柜的安装 | 第56-57页 |
6.1.2.2 仪表柜和取样分析柜的安装 | 第57页 |
6.2 系统调试 | 第57-59页 |
6.2.1 系统调试前的准备工作 | 第57页 |
6.2.2 系统调试 | 第57-59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59-60页 |
附录PLC程序代码 | 第60-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