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 第1-11页 |
·低轨卫星通信多波束天线系统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8-9页 |
·多波束天线简介 | 第9页 |
·关于本课题 | 第9-11页 |
第二章 低轨小卫星多波束天线 | 第11-26页 |
·多波束天线分类 | 第11-12页 |
·按照波束覆盖的类型 | 第11页 |
·按照天线结构 | 第11-12页 |
·平面阵列式多波束天线结构 | 第12-23页 |
·馈电网络 | 第13-22页 |
·Butler矩阵 | 第13-18页 |
·功分器移相器波束成型网络 | 第18-21页 |
·波束之间的正交和到阵元激励的正交 | 第21-22页 |
·放大器模块 | 第22-23页 |
·阵列天线模块 | 第23页 |
·园极化波束 | 第23-25页 |
·使用微带天线产生园极化波束 | 第23-24页 |
·阵列天线产生园极化波束的方法 | 第24-25页 |
·本章小节 | 第25-26页 |
第三章 两种不同类型馈电网络的多波束天线系统 | 第26-35页 |
·由功分器组成的馈电网络多波束天线系统 | 第26-30页 |
·S波段发射天线的总体结构 | 第26-28页 |
·辐射阵列 | 第28页 |
·波束成型网络(BFN) | 第28-29页 |
·固态功率放大器(SSPA)模块 | 第29页 |
·Globalstar卫星L波段天线与S波段天线不同的地方 | 第29-30页 |
·由Butler矩阵组成的馈电网络的多波束天线系统 | 第30-33页 |
·总体结构 | 第30-31页 |
·辐射阵列 | 第31-32页 |
·波束成型网络(BFN) | 第32-33页 |
·T/R组件 | 第33页 |
·两种天线的对比 | 第33-34页 |
·本章小节 | 第34-35页 |
第四章 波束赋型设计和仿真 | 第35-62页 |
·为何要进行波束赋型 | 第35页 |
·遗传算法介绍 | 第35-47页 |
·遗传算法的来源 | 第35-36页 |
·基本的遗传算法 | 第36-38页 |
·应用遗传算法的准备工作 | 第38-43页 |
·确定表示方案 | 第38-40页 |
·确定适应值度量 | 第40-42页 |
·确定控制算法的参数和变量 | 第42-43页 |
·确定指定结果的方法和停止运算的准则 | 第43页 |
·遗传操作 | 第43-46页 |
·选择策略 | 第43-45页 |
·杂交策略 | 第45-46页 |
·变异策略 | 第46页 |
·遗传算法的解决波束赋型的优点 | 第46-47页 |
·用遗传算法来进行波束赋型 | 第47-52页 |
·阵列天线模型和优化目标 | 第48-49页 |
·赋型程序中遗传操作和参数的设定 | 第49-52页 |
·波束赋型结果 | 第52-61页 |
·对中间波束的赋型结果 | 第52-58页 |
·第二层波束赋型结果 | 第58-60页 |
·第三层波束赋型结果 | 第60-61页 |
·16个波束合成的覆盖图 | 第61页 |
·本章小节 | 第61-6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