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门”而入--徽州与大理白族传统民居建筑门的形式探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5页 |
·选题和研究目的、意义 | 第8-11页 |
·选题的来源与背景 | 第8-9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9-10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和研究条件 | 第13-15页 |
第2章 门的释义和内涵 | 第15-20页 |
·门的基本释义 | 第15-16页 |
·门在心理学上的表达 | 第16-17页 |
·门在符号学中的表达 | 第17-18页 |
·门的延伸与扩展 | 第18-20页 |
第3章 徽州与大理白族民居建筑门的自然环境分析 | 第20-28页 |
·山势地形的影响 | 第20-25页 |
·村落的选址 | 第21-24页 |
·民居建筑的布局 | 第24-25页 |
·气候变化影响下的差异 | 第25-26页 |
·自然环境下的因地取材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4章 徽州与大理白族民居建筑门的营造技术解析 | 第28-43页 |
·营造方式 | 第28-34页 |
·徽州民居大门形式 | 第28-30页 |
·大理白族民居大门形式 | 第30-33页 |
·有厦门楼 | 第30-32页 |
·无厦门楼 | 第32-33页 |
·隔扇门形式 | 第33-34页 |
·装饰技法 | 第34-39页 |
·木雕刻技法之比较 | 第34-36页 |
·砖石雕刻技法之比较 | 第36-38页 |
·彩绘装饰工艺之异同 | 第38-39页 |
·门饰及附属物 | 第39-42页 |
·门钹、铺首 | 第39-40页 |
·门簪 | 第40-41页 |
·门匾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5章 徽州与大理白族民居建筑门的人文环境探究 | 第43-56页 |
·历史经济的影响 | 第43-45页 |
·儒家文化的牵引 | 第45-48页 |
·宗教信仰的折射 | 第48-51页 |
·风水习俗的渗透 | 第51-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6章 结语 | 第56-59页 |
·结论与启示 | 第56-57页 |
·课题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附录 | 第62-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