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9页 |
1.1 研究动因 | 第7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7-8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8-9页 |
第2章 企业并购理论 | 第9-17页 |
2.1 并购概念、特征及类型 | 第9-13页 |
2.1.1 并购概念 | 第9-11页 |
2.1.2 并购的特征 | 第11-12页 |
2.1.3 并购的类型 | 第12-13页 |
2.2 国外企业并购动因理论 | 第13-17页 |
2.2.1 新古典综合派理论 | 第14页 |
2.2.2 效率理论 | 第14-15页 |
2.2.3 与代理相关的并购理论 | 第15页 |
2.2.4 其他理论 | 第15-17页 |
第3章 我国企业并购 | 第17-26页 |
3.1 我国企业并购历程及动因分析 | 第17-18页 |
3.1.1 我国企业并购历程 | 第17-18页 |
3.1.2 国内企业并购动因分析 | 第18页 |
3.2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历程及动因分析 | 第18-22页 |
3.2.1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历程 | 第18-20页 |
3.2.2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动因分析 | 第20-22页 |
3.3 上市公司并购模式 | 第22-26页 |
第4章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制约因素、存在问题及对策 | 第26-39页 |
4.1 制约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外部因素 | 第26-30页 |
4.1.1 政策法规因素 | 第26-27页 |
4.1.2 证券市场因素 | 第27-29页 |
4.1.3 金融、中介机构对上市公司并购的制约因素 | 第29-30页 |
4.2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0-32页 |
4.3 对策 | 第32-39页 |
第5章 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评价方法 | 第39-55页 |
5.1 国内外关于并购绩效评价的相关研究 | 第39-40页 |
5.1.1 国外学者相关研究 | 第39页 |
5.1.2 国内学者相关研究 | 第39-40页 |
5.2 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评价方法 | 第40-51页 |
5.2.1 异常收益法 | 第40-44页 |
5.2.2 经营业绩评价法 | 第44-45页 |
5.2.3 财务指标体系法 | 第45-48页 |
5.2.4 成本收益分析法 | 第48-51页 |
5.3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评价方法的优化 | 第51-55页 |
5.3.1 股价检验法 | 第51-52页 |
5.3.2 增值检验法 | 第52-55页 |
第6章 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评价案例分析 | 第55-60页 |
6.1 案例简介 | 第55页 |
6.2 股价检验法应用 | 第55-57页 |
6.3 增值检验法应用 | 第57-60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7.1 总结 | 第60页 |
7.2 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