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居住建筑论文

底层带商店(场)的城市住宅设计探讨

1 绪论第1-18页
   ·课题研究背景第8-11页
   ·课题研究目的及现实意义第11-12页
   ·现有研究成果综述第12-13页
   ·课题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第13-14页
     ·“以人为本”的宗旨第13页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第13-14页
     ·课题研究方法第14页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4-18页
     ·商住结合建筑的概念第14-15页
     ·商住结合建筑的内容第15-16页
     ·有关小高层住宅的概念第16-18页
2 商住结合建筑的演变第18-26页
   ·国内商住结合建筑发展概况第18-22页
     ·古典街坊与“市”制第18-19页
     ·临街设店的演变第19-20页
     ·实例第20-22页
     ·走向商住结合体第22页
   ·国外古典商住模式第22-24页
     ·古典街道与广场第22-23页
     ·商住模式之形成第23-24页
   ·小结第24-26页
3 底层带商店(场)的城市住宅现状探讨第26-46页
   ·盛行的原因--从城市规划到开发商到居住者第26-31页
     ·城市规划的需要第27-28页
     ·经济利益的驱动第28-29页
     ·居民生活的需求第29-31页
   ·存在的问题--“商”与“住”的矛盾第31-36页
     ·功能使用上的干扰第32-33页
     ·外部环境上的差异第33-34页
     ·空间尺度上的矛盾第34-35页
     ·技术处理上的难题第35页
     ·建筑造型上的异趣第35-36页
   ·优势的分析--多种效益之综合第36-38页
     ·节约城市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第36页
     ·围合居住空间,增加小区情趣,创造“还原”的小区环境第36-37页
     ·方便管理的同时方便了居民生活第37-38页
     ·提高房地产开发与销售量第38页
     ·繁荣城市商业环境第38页
   ·底层商店住宅的类型第38-41页
     ·按商与住的比重分类第39页
     ·按垂直交通形式分类第39页
     ·按住宅和商店(场)的纵轴线关系分类第39页
     ·按建筑层数分类第39-41页
   ·适合的底层商业性质与规模第41-44页
     ·适合的底层商业性质第41-43页
     ·适合的底层商业规模第43-44页
   ·小结第44-46页
4 底层带商店(场)的城市住宅设计探讨第46-77页
   ·总体布置方式第46-49页
     ·总的原则第46页
     ·总体布置方式第46-49页
   ·平面组合关系第49-62页
     ·叠合关系--商店(场)与住宅平面同形或相似第49-56页
     ·垂直关系--商店(场)与住宅平面垂直(咬合或相嵌)第56-59页
     ·连接关系--商店(场)作为沿街住宅转角处连接体第59-60页
     ·相邻关系--商店(场)和住宅前后相邻第60-61页
     ·包孕关系--商店(场)作为住宅的基座第61-62页
   ·适于底层安排商店(场)的住宅平面类型第62-68页
     ·底层商店(场)对上层住宅的平面要求第62页
     ·各类住宅平面对底层商店(场)的适应性分析第62-66页
     ·适于底层安排商店(场)的住宅平面形式第66-68页
   ·底层带商店(场)住宅的出入口布置第68-70页
     ·商店(场)各种出入口的要求:第68-69页
     ·住宅的底层入口第69-70页
   ·底层楼梯的处理方式第70-73页
   ·结构选型及技术处理第73-76页
     ·结构选型第73-75页
     ·变形缝的设置第75页
     ·住宅与商店(场)之间的管道处理第75-76页
   ·小结第76-77页
5 底层带商店(场)的城市住宅外部空间及环境设计第77-86页
   ·由底层带商店(场)的城市住宅所形成的街道空间第77-80页
     ·街道的空间尺度第78页
     ·街道空间视觉的调整第78-79页
     ·街道的景观环境第79-80页
   ·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的过渡与转换第80-84页
     ·总的原则第81页
     ·衔接、过渡与转换方式第81-82页
     ·过渡地带的细节处理第82-84页
   ·小结第84-86页
6 结论第86-88页
图录第88-92页
参考文献第92-93页
致谢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requantale性质与Quantale中理想的研究
下一篇:分组无线网多址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