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绪论 | 第10-21页 |
一、问题提出 | 第10-11页 |
(一) 时代的呼唤 | 第10页 |
(二)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 第10-11页 |
(三) 学生合作学习现状的要求 | 第11页 |
(四) 本人工作实践的需要 | 第11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一) 合作学习的发展历史 | 第12-14页 |
(二) 合作学习内涵的研究 | 第14-16页 |
(三)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 第16-17页 |
(四) 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 | 第17-19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一) 行动研究法 | 第19页 |
(二) 问卷调查法 | 第19-20页 |
(二) 统计分析法 | 第20页 |
(三) 访谈法 | 第20-21页 |
第一章 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现状与分析 | 第21-24页 |
一、高中政治课教学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一) 合而不“作” | 第21页 |
(二) 合而无“技” | 第21页 |
(三) 合而无“质” | 第21页 |
(四) 互而未“动” | 第21-22页 |
(五) 评而无“别” | 第22页 |
二、高中政治课合作学习不足的原因分析 | 第22-24页 |
(一) 学生合作意识薄弱 | 第22页 |
(二) 受到教材和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教学实践难以突破 | 第22-23页 |
(三) 学生缺乏合作学习技能 | 第23页 |
(四) 对待合作学习缺乏科学的评估 | 第23-24页 |
第二章 高中政治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践过程 | 第24-30页 |
一、“帮助—接受型合作学习”阶段 | 第24-25页 |
(一) 分组 | 第24页 |
(二) 学习 | 第24页 |
(三) 评估 | 第24-25页 |
二、“帮助—发现型合作学习”阶段 | 第25-27页 |
(一) 提问 | 第25页 |
(二) 个人独立研究 | 第25-26页 |
(三) 讨论 | 第26页 |
(四) 师生总结 | 第26页 |
(五) 评估 | 第26-27页 |
三、“协同—发现型合作学习”阶段 | 第27-28页 |
(一) 提出课题 | 第27页 |
(二) 制定计划 | 第27页 |
(三) 开展探究 | 第27页 |
(四) 展示成果 | 第27-28页 |
(五) 进行评估 | 第28页 |
四、课堂结构设计 | 第28-30页 |
(一) 激发合作学习的动机 | 第28页 |
(二) 告知合作学习的目标 | 第28-29页 |
(三) 展开合作学习过程 | 第29页 |
(四) 结束合作学习活动 | 第29-30页 |
第三章 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合作学习实践结果及其分析 | 第30-37页 |
一、问卷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 第30-33页 |
(一) 问卷调查的结果 | 第30-32页 |
(二) 问卷结果的分析 | 第32-33页 |
二、考试成绩的统计及其分析 | 第33-34页 |
(一) 考试成绩的统计 | 第33-34页 |
(二) 考试成绩的分析 | 第34页 |
三、访谈记录及其分析 | 第34-37页 |
(一) 访谈的结果 | 第34-35页 |
(二) 访谈结果的分析 | 第35-37页 |
第四章 讨论与展望 | 第37-39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37页 |
(一) 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 | 第37页 |
(二) “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成绩 | 第37页 |
(三) 开展“合作学习”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 第37页 |
二、本研究的局限及后续研究 | 第37-39页 |
(一) 本研究的局限 | 第37-38页 |
(二) 后续研究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
附录 | 第40-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