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引言 | 第7-9页 |
一、概念内涵 | 第9-13页 |
(一) 相关概念界定 | 第9-11页 |
1. 公务员监督的参与者:角色的确立 | 第9-10页 |
2. 群众监督机制 | 第10-11页 |
(二) 新形势下对公务员进行监督所面临的挑战 | 第11-12页 |
1. WTO 下政府管理职能需要重新定位 | 第11页 |
2. 信息社会要求对传统的公务员监督机制进行调整 | 第11页 |
3. 民主政治的不断推进要求加大对公务员监督的力度 | 第11-12页 |
4. 公务员法的颁布对公务员监督有了更高要求 | 第12页 |
(三) 群众监督在公务员监督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12-13页 |
1. 群众监督是公务员监督的基础 | 第12-13页 |
2. 群众监督是公务员监督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 | 第13页 |
3. 群众监督在公务员监督体系中具有互动和补充的功能 | 第13页 |
二、公务员监督体系中的群众监督机制微观分析 | 第13-16页 |
(一) 监督活动要素分析 | 第13-15页 |
1. 监督主体和监督客体 | 第13-14页 |
2.监督的相关制度 | 第14页 |
3. 作用于监督客体的纠错手段 | 第14-15页 |
4. 监督方式和途径 | 第15页 |
(二) 系统运行方式分析 | 第15-16页 |
1. 监督动力 | 第15-16页 |
2. 监督的调控 | 第16页 |
3. 监督的保障 | 第16页 |
三、新疆公务员监督体系中的群众监督机制现状分析 | 第16-26页 |
(一) 取得的成就 | 第16-20页 |
1. 建立和落实了推动群众监督的相关制度 | 第16-18页 |
2. 完善了群众监督的相关体制 | 第18页 |
3. 初步实现了群众监督的正常运行 | 第18-19页 |
4. 开展群众监督的社会环境有了明显改进 | 第19-20页 |
(二) 存在的问题 | 第20-24页 |
1. 主客体监督意识有待提高 | 第20-21页 |
2. 监督机制的保障手段不够完善 | 第21-22页 |
3. 群众监督的相关法律制度不够健全,可操作性不强 | 第22-23页 |
4. 群众监督的方式有待完善 | 第23页 |
5. 群众与其他监督主体难以形成合力 | 第23-24页 |
(三)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4-26页 |
1. 制度因素 | 第24页 |
2. 环境因素 | 第24-25页 |
3. 公务员方面因素 | 第25页 |
4. 群众自身因素 | 第25-26页 |
四、完善新疆公务员监督体系中的群众监督机制 | 第26-44页 |
(一) 对监督主客体双方进行教育和引导 | 第26-28页 |
1. 在公务员内部深入开展民主监督观念的教育 | 第26-27页 |
2. 进一步强化群众监督意识和能力 | 第27-28页 |
(二) 完善监督机制的保障手段 | 第28-32页 |
1. 监督双方的激励和权利的保障 | 第28-30页 |
2. 社会环境的积极引导和改造 | 第30-31页 |
3. 完善群众监督的反馈机制和惩治机制 | 第31-32页 |
(三) 进一步加强群众监督的制度建设 | 第32-34页 |
1. 认真贯彻和落实国家制定的相关制度 | 第32-34页 |
2. 把制度之网结得更细密,更具有可操作性 | 第34页 |
(四) 拓宽监督渠道,完善监督形式 | 第34-36页 |
(五) 增强各种监督主体的合力 | 第36-38页 |
1. 健全协调运作机制 | 第36-37页 |
2.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这三者有机统一起来 | 第37-38页 |
(六) 借鉴其它地区的成功经验 | 第38-44页 |
1. 成功经验 | 第38-42页 |
2. 几点启示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注释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