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11页 |
1 绪论 | 第11-24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发展现状综述 | 第13-20页 |
·2007 年企业在华发明专利申请概况 | 第13-15页 |
·企业专利布局分析 | 第15-17页 |
·我国企业科技投入的专利产出效率现状 | 第17-19页 |
·国内外专利申请批准率和专利数量、质量比较分析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研究路线 | 第21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23-24页 |
2 论文基本理论综述 | 第24-42页 |
·专利基础理论 | 第24-33页 |
·专利的概念和内涵 | 第24-26页 |
·专利的特点和作用 | 第26-28页 |
·专利的特点 | 第26-27页 |
·专利的作用 | 第27-28页 |
·专利生产的原则和流程 | 第28-30页 |
·专利生产的原则 | 第28-29页 |
·专利生产流程 | 第29-30页 |
·专利制度 | 第30-33页 |
·专利制度内涵分析 | 第30-31页 |
·专利制度的促进作用 | 第31-33页 |
·专利效用理论 | 第33-35页 |
·经济学中的效用函数 | 第33-34页 |
·专利效用分析理论 | 第34-35页 |
·专利竞赛理论 | 第35-38页 |
·专利竞赛概念辨析及内涵 | 第36-37页 |
·专利竞赛理论研究 | 第37-38页 |
·专利竞赛的环境影响因素理论 | 第37页 |
·专利竞赛的模型化分析 | 第37-38页 |
·专利悖论理论 | 第38-42页 |
·专利悖论 | 第38-39页 |
·专利增值:专利信号理论和内部评价标准理论 | 第39页 |
·专利类比:彩票理论 | 第39-40页 |
·竞争升级:“战略反应”理论 | 第40页 |
·系统观点:专利组合理论 | 第40-42页 |
3 专利质量与专利质量测度 | 第42-65页 |
·专利质量概念界定及内涵分析 | 第42-49页 |
·专利质量概念界定及构成要素 | 第42-44页 |
·专利质量概念模型构建 | 第44页 |
·专利质量概念的构成要素分析 | 第44-49页 |
·专利长度要素分析 | 第44-46页 |
·专利宽度要素分析 | 第46-47页 |
·专利高度要素分析 | 第47-49页 |
·专利质量测度 | 第49-58页 |
·专利质量测试的必要性和意义 | 第49-51页 |
·专利质量测试的必要性 | 第49-50页 |
·专利质量测试的意义 | 第50-51页 |
·专利质量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1-52页 |
·专利质量测试方法比较与选择 | 第52-55页 |
·专利质量测试方法比较分析 | 第52-55页 |
·专利质量测度方法选择 | 第55页 |
·专利质量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55-58页 |
·专利质量评价指标选取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 第55-56页 |
·专利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 第56-58页 |
·专利质量测度方法 | 第58-65页 |
·评价方法原理 | 第58-59页 |
·评价步骤 | 第59-62页 |
·专利质量测试辅助方法——专利技术生命周期分析法 | 第62-65页 |
·专利数量测算法 | 第63页 |
·TCT(Technology Cycle Time)计算方法 | 第63-65页 |
4 企业专利产出机理与专利产出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65-87页 |
·企业专利产出机理分析 | 第65-68页 |
·专利产出的特征和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效应 | 第65-66页 |
·专利产出的特征 | 第65-66页 |
·专利产出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效应 | 第66页 |
·企业专利产出的动力机制模式 | 第66-67页 |
·企业专利产出行为非线性系统动力学分析 | 第67-68页 |
·企业专利产出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68-83页 |
·宏观政策影响因素 | 第68-71页 |
·专利制度影响因素 | 第71-72页 |
·企业内部影响因素 | 第72-75页 |
·企业外部市场影响因素 | 第75-83页 |
·专利技术供给曲线及影响专利技术供给的因素 | 第75-79页 |
·专利技术需求曲线及影响专利技术需求的因素 | 第79-83页 |
·企业专利产出效率的数理模型构建 | 第83-87页 |
·企业专利产出效率的数学模型 | 第83-84页 |
·专利产出效率概述 | 第83页 |
·专利产出效率模型简介 | 第83-84页 |
·企业专利产出行为的数理模型 | 第84-87页 |
·专利生产企业与专利模仿企业的竞争模型 | 第84-85页 |
·企业专利生产的许可模仿模型 | 第85-87页 |
5 专利质量与企业专利产出效率的相关性分析 | 第87-104页 |
·专利长度与企业专利产出效率的相关性 | 第87-91页 |
·诺德豪斯的基本模型 | 第87-89页 |
·基本假设 | 第87-88页 |
·专利长度下企业的研发支出 | 第88-89页 |
·谢勒的几何解释理论 | 第89-90页 |
·企业专利产出效率的生产函数模型解释 | 第90-91页 |
·专利高度与企业专利产出效率的相关性 | 第91-97页 |
·方法简介 | 第91-93页 |
·专利高度与企业专利产出效率关联度测算 | 第93-97页 |
·最优专利长度和专利宽度的组合分析 | 第97-101页 |
·专利长度的负效应分析 | 第97-98页 |
·专利宽度的负效应分析 | 第98-100页 |
·专利长度和专利宽度最优组合分析 | 第100-101页 |
·专利质量内部支持因素R&D 投入与企业专利产出效率的相关性 | 第101-104页 |
6 基于专利质量测度的企业专利产出溢出效应 | 第104-111页 |
·理论研究综述 | 第104-105页 |
·专利生产溢出效应的成因和特征分析 | 第105-106页 |
·企业专利生产中的溢出效应对专利研发投入(R&D)影响分析 | 第106-107页 |
·基于专利质量测度的企业专利产出溢出效应分析 | 第107-111页 |
·专利质量在企业专利生产溢出效应中的作用模型 | 第107-108页 |
·影响企业专利产出溢出效应的因素分析 | 第108-109页 |
·溢出效应对企业专利生产的正负效应分析 | 第109-111页 |
7 基于专利质量测度的企业专利产出效率优化 | 第111-126页 |
·企业专利产出战略目标和体系优化 | 第111-117页 |
·企业专利产出组织结构优化 | 第117-120页 |
·专利产出管理组织机构构成 | 第117-118页 |
·企业专利管理层级协调 | 第118-119页 |
·企业专利管理组织内部结构 | 第119-120页 |
·企业专利生产流程优化 | 第120-124页 |
·企业专利生产流程优化 | 第120-122页 |
·技术发展前景分析 | 第120页 |
·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 第120-121页 |
·专利技术研发目标 | 第121-122页 |
·专利技术研发路线 | 第122页 |
·企业专利生产流程的组织管理优化 | 第122-124页 |
·企业专利产出智能支撑技术开发和应用 | 第124-126页 |
·专利地图 | 第124-125页 |
·基于Multi-Agent 专利分析系统构建 | 第125-126页 |
8. 总结与展望 | 第126-129页 |
·总结 | 第126-128页 |
·内容总结 | 第126-127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27-128页 |
·展望 | 第128-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3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138-139页 |
摘要 | 第139-142页 |
ABSTRACT | 第142-145页 |
致谢 | 第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