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1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三、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9-10页 |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0-11页 |
第一部分 基础教育师资配置均衡化的理论考察 | 第11-17页 |
一、概念解析 | 第11-12页 |
(一) 配置 | 第11页 |
(二) 均衡 | 第11-12页 |
(三) 师资均衡配置 | 第12页 |
二、师资配置均衡化的理论基础 | 第12-16页 |
(一) 教育公平理论 | 第12-14页 |
(二) 资源分配理论 | 第14-15页 |
(三)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 第15-16页 |
三、师资配置均衡化的影响因素 | 第16-17页 |
第二部分 国外基础教育师资配置均衡化的实践与经验 | 第17-29页 |
一、国外师资配置均衡化的实践 | 第17-26页 |
(一) 日本教师的“定期流动制” | 第17-19页 |
(二) 美国基础教育师资均衡配置 | 第19-23页 |
(三) 法国基础教育师资均衡配置 | 第23-26页 |
二、国外基础教育师资配置均衡化的共同经验 | 第26-27页 |
(一) 观念层面的剖析 | 第26页 |
(二) 政策支持层面的剖析 | 第26-27页 |
(三) 操作层面的剖析 | 第27页 |
三、国外基础教育师资配置均衡化的差异比较 | 第27-29页 |
第三部分 我国基础教育师资配置的失衡现状与归因 | 第29-35页 |
一、师资配置失衡的现状 | 第29-32页 |
(一) 城乡教师的学历差距 | 第29-30页 |
(二) 城乡代课教师的数量差距 | 第30-31页 |
(三) 城乡教师的年龄差距 | 第31页 |
(四) 城乡教师的收入差距 | 第31-32页 |
二、我国基础教育师资配置失衡的归因 | 第32-35页 |
(一) 缺乏相应的观念支持和宽松氛围 | 第32-33页 |
(二) 落后的师资配置模式 | 第33-35页 |
第四部分 推进我国基础教育师资配置均衡化的策略 | 第35-47页 |
一、树立正确的观念 | 第35-37页 |
(一)全面认识师资配置均衡化的现实意义 | 第35-36页 |
(二)正确理解师资配置均衡化改革的迫切性 | 第36-37页 |
二、推进师资配置均衡化:制度变革与政策选择 | 第37-41页 |
(一) 以法律的形式来确定“教师定期流动制” | 第37-38页 |
(二) 确立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师资配置模式 | 第38-39页 |
(三) 实行统一的城乡教师配置标准和待遇标准 | 第39页 |
(四)对农村和薄弱地区学校采取优先和扶持政策 | 第39-40页 |
(五) 取消重点学校和示范学校政策 | 第40-41页 |
三、推进师资配置均衡化:理性借鉴与实践探索 | 第41-47页 |
(一) “教师定期流动”:值得提倡的师资均衡配置形式 | 第41页 |
(二) 我国推行“教师定期流动制”:必须尊重教师的意愿 | 第41-43页 |
(三) 推行“教师定期流动制”的具体措施:来自沈阳的经验 | 第43-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附录 | 第51-54页 |
后记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