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预防医学、卫生学论文--保健组织与事业(卫生事业管理)论文--医疗卫生制度与机构论文--医疗服务制度论文

改善流动人口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的策略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引言第9-11页
 一、研究背景第9-10页
 二、研究目的第10页
 三、研究内容第10-11页
材料与方法第11-17页
 一、研究方法第11-15页
  (一) 资料来源与收集方法第11页
  (二) 统计工具与统计方法第11-12页
  (三) 主要分析方法第12-15页
 二、质量控制第15-16页
 三、技术路线第16-17页
结果与分析第17-90页
 第一部分 国内“流动人口”问题研究现况第17-32页
  一、“流动人口”问题研究现况第17-27页
   (一) 流动人口概念界定第17-19页
   (二) 流动人口问题受关注情况第19-20页
   (三) 研究类型与研究方法第20-21页
   (四) 研究内容第21-27页
  二、流动人口卫生保健问题的研究现况第27-29页
   (一) 流动人口卫生保健问题受关注情况第27页
   (二) 研究类型与研究方法第27-28页
   (三) 研究内容第28-29页
  三、小结第29-32页
 第二部分 流动人口卫生保健服务利用问题及影响因素第32-57页
  一、流动人口卫生保健服务利用中的主要问题第32-34页
   (一) 研究领域界定第32页
   (二) 主要问题及表现第32-34页
  二、流动人口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第34-52页
   (一) 流动人口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第35-42页
   (二) 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第42-46页
   (三) 流动人口妇幼保健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第46-52页
  三、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排序第52-56页
   (一) 流动人口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排序第52-54页
   (二) 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排序第54-55页
   (三) 流动人口妇幼保健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排序第55-56页
  四、小结第56-57页
 第三部分 潜在的社会危害探讨第57-65页
  一、静态社会中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第57-58页
   (一) 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第57页
   (二) 不良健康结果具有相对可控性第57-58页
  二、人口大规模流动时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第58-64页
   (一) 流动人口的健康危险因素在增加第58-59页
   (二) 对公共卫生安全带来的直接危害第59-60页
   (三) 对城乡社会结构带来的潜在危害第60-61页
   (四) 对社会贫富分层带来的潜在危害第61-62页
   (五) 对社会公平正义价值观造成冲击第62-64页
  三、小结第64-65页
 第四部分 根源与作用机制分析第65-81页
  一、影响因素与政策问题的关系链第65-68页
   (一) 流动人口医疗服务利用模型第65-66页
   (二) 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模型第66-67页
   (三) 流动人口妇幼保健服务利用模型第67-68页
  二、影响因素与根源分析第68-77页
   (一) 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归类与根源分析第68-74页
   (二) 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归类与根源分析第74-77页
   (三) 妇幼保健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归类与根源分析第77页
  三、作用机制分析第77-80页
   (一) 流动人口医疗服务利用的作用机制第78页
   (二) 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作用机制第78-79页
   (三) 流动人口妇幼保健服务利用的作用机制第79-80页
  四、小结第80-81页
 第五部分 改善流动人口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的策略思路第81-90页
  一、策略思路模型第81-82页
  二、治标之策第82-86页
   (一) 加强流动人口健康教育,提高服务利用的主动性第83页
   (二) 完善流动人口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体系第83-84页
   (三) 规范医疗服务市场,深化医疗价格改革第84页
   (四) 明确流动人口公共卫生和妇幼保健的政府投入渠道与标准第84-85页
   (五) 创新流动人口公共卫生和妇幼保健服务的提供方式第85页
   (六) 将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纳入常规化管理第85-86页
  三、标本兼治之策第86-90页
   (一) 培育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第86-87页
   (二) 削弱依附于户籍的各种利益和功能,使户籍管理功能回归本位第87页
   (三) 建立全国统一的人口管理信息系统第87-88页
   (四) 健全流动人口法治化管理运行机制第88页
   (五) 优化社区制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第88-89页
   (六) 增强流动人口维权意识,营造尊重流动人口的社会环境第89-90页
讨论第90-91页
 一、总体而言,本研究达到了既定目标,实现了预期意义第90页
 二、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7页
致谢第97-98页
综述第98-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上海市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利用状况研究
下一篇:休谟情感主义伦理学的论证及其旨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