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导论 | 第10-13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0-11页 |
二、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11-13页 |
1、本研究的内容 | 第11-12页 |
2、本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生命教育的内涵及其现代教育理论基础 | 第13-24页 |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 第13-17页 |
1、对生命的理解 | 第13-14页 |
2、生命教育内涵 | 第14-15页 |
3、生命教育的意义与目标 | 第15-17页 |
二、生命教育的理论基础 | 第17-24页 |
1、素质教育理论 | 第17-18页 |
2、人本主义思想 | 第18页 |
3、建构主义理论 | 第18-20页 |
4、生命伦理学 | 第20-24页 |
第二章 我国实施生命教育的现状 | 第24-37页 |
一、港澳台地区的生命教育进程 | 第24-27页 |
1、港澳地区的生命教育进程 | 第24页 |
2、台湾地区的生命教育沿革 | 第24-27页 |
二、大陆实施生命教育的现状 | 第27-37页 |
1、从学生方面看,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 第28-31页 |
2、从教师方面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 第31-34页 |
3、生命教育措施的现状 | 第34-37页 |
第三章 初中化学实施生命教育的目标 | 第37-40页 |
一、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与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 第37页 |
二、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和发展能力 | 第37-38页 |
三、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 第38-40页 |
第四章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策略 | 第40-51页 |
一、全面提高化学教师的生命教育素质 | 第40-43页 |
1、重视生命教育,提高对生命教育的认识 | 第40页 |
2、热爱孩子,让爱和尊重充满课堂 | 第40-41页 |
3、要敏感地洞察学生的生命状态,促进学生生命个体的成长 | 第41-42页 |
4、要领会新课改的精神,赋予学校教育以生命活力 | 第42-43页 |
二、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让生命之花自由绽放 | 第43-45页 |
1、解放学生的身心 | 第43页 |
2、形成良好的互动 | 第43-44页 |
3、让学生做化学学习的主人 | 第44-45页 |
三、全面考察师生的化学素养,促进个体生命的全面发展 | 第45-47页 |
1、改变对教师的教学评价方式 | 第45-46页 |
2、改变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方式 | 第46-47页 |
四、充分利用化学课程内容,成功实施生命教育 | 第47-49页 |
1、在化学探究活动中实施生命教育 | 第47页 |
2、利用身边化学物质实施生命教育 | 第47-48页 |
3、利用化学与社会发展的知识进行生命教育 | 第48页 |
4、利用化学反应规律和原理,实施生命教育 | 第48-49页 |
五、通过化学课外活动,提高青少年的生命教育素质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注释 | 第52-53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后记 | 第55-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