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社会治安问题研究--基于洛阳市张村的个案分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23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城中村的概念 | 第13-15页 |
·国外已有研究检视 | 第15-18页 |
·国内已有研究检视 | 第18-20页 |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20-22页 |
·研究的思路 | 第20-21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21-22页 |
·研究的创新性 | 第22-23页 |
2 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简介 | 第23-27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3-24页 |
·城中村 | 第23页 |
·外来人口 | 第23页 |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 第23页 |
·社会治安综合整治 | 第23-24页 |
·理论基础 | 第24-27页 |
·失范理论 | 第24-26页 |
·社会解体理论 | 第26-27页 |
3 城中村社会治安问题的个案分析 | 第27-34页 |
·个案介绍 | 第27页 |
·调研情况 | 第27页 |
·问卷调查样本分析 | 第27-31页 |
·张村的治安现状 | 第31-33页 |
·发案总量大,"两抢一盗"所占比例较高 | 第31页 |
·犯罪案件中流动人口所占比例大 | 第31页 |
·聚众赌博现象屡禁不止,吸毒问题严重 | 第31-32页 |
·黑恶势力横行,团伙性犯罪突出 | 第32页 |
·黄色文化泛滥,卖淫嫖娼活动增多 | 第32页 |
·犯罪多发生于的出租屋和"五小"场所 | 第32页 |
·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消防死角多 | 第32-33页 |
·城中村近期治安专项整治工作成果 | 第33-34页 |
4 城中村社会治安问题的困境 | 第34-37页 |
·城中村社会管理混乱 | 第34-35页 |
·小旅馆治安消防隐患严重 | 第34页 |
·小网吧成为社会治安乱点 | 第34-35页 |
·政府对城中村的治安管理工作的缺位 | 第35-37页 |
·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的管理力量薄弱 | 第35页 |
·基层领导干部"重经济"而"轻治安" | 第35页 |
·文化教育、普法宣传工作滞后 | 第35-36页 |
·基层工作薄弱,社会防控体系不健全 | 第36-37页 |
5 城中村社会治安问题的成因 | 第37-44页 |
·城乡二元体制的弊病——体制原因 | 第37-38页 |
·半熟人社会的形成与社区自治的异化——社会原因 | 第38-40页 |
·半熟人社会的形成与游民性格 | 第38-39页 |
·社区自治的异化 | 第39-40页 |
·非正式经济的衍生——经济原因 | 第40-42页 |
·不同层级政府间的博弈——政治原因 | 第42-44页 |
6 城中村社会治安综合整治的对策 | 第44-53页 |
·城中村社会治安综合整治的思路 | 第44-45页 |
·城中村社会治安综合整治的具体方法 | 第45-53页 |
·政府积极发挥引导作用 | 第45-46页 |
·加强城中村基础设施建设 | 第46-47页 |
·重视文化、道德、法制教育 | 第47-49页 |
·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模式 | 第49-50页 |
·规范廉租房建设和出租屋管理制度 | 第50页 |
·加强和完善治安防控体系 | 第50-51页 |
·建立矛盾纠纷调节机制 | 第51-53页 |
7 思考与展望 | 第53-56页 |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53-54页 |
·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展望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附录 | 第59-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出版著作情况 | 第59-60页 |
附录1 问卷调查 | 第60-63页 |
附录2 访谈设计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