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绪论 | 第12-21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国内外盈余管理研究反思 | 第12-13页 |
·研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和董事会人文特征的意义 | 第13-14页 |
·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 第14-18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8页 |
·研究方法、内容与主要贡献 | 第18-21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研究主要贡献 | 第20-21页 |
2. 盈余管理基本理论 | 第21-33页 |
·盈余管理概述 | 第21页 |
·盈余管理基本涵义的界定 | 第21-25页 |
·国外对盈余管理涵义的主要论述 | 第21-24页 |
·国内对盈余管理涵义的主要论述 | 第24-25页 |
·本文对盈余管理基本涵义的界定 | 第25页 |
·盈余管理基本特征 | 第25-27页 |
·盈余管理理论基础 | 第27-33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7-29页 |
·企业契约理论 | 第29-30页 |
·博弈论 | 第30-31页 |
·产权经济学 | 第31-33页 |
3. 董事会人文特征对盈余管理影响的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 第33-38页 |
·董事会规模与盈余管理 | 第33-34页 |
·独立董事比例与盈余管理 | 第34-35页 |
·董事会成员中女董事人员比例与盈余管理 | 第35页 |
·董事会成员中年轻董事成员比例与盈余管理 | 第35-36页 |
·董事会成员中财务董事比例与盈余管理 | 第36页 |
·董事会成员中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董事比例与盈余管理 | 第36-38页 |
4. 董事会人文特征对盈余管理影响的研究设计 | 第38-45页 |
·变量选择 | 第38-40页 |
·被解释变量(因变量)的选择 | 第38页 |
·解释变量(自变量)的选择 | 第38-39页 |
·控制变量(自变量)的选择 | 第39-40页 |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 第40-41页 |
·研究模型设计 | 第41-45页 |
·盈余管理应计利润模型设计 | 第41-43页 |
·回归模型 | 第43-45页 |
5. 董事会人文特征对盈余管理影响的检验及分析 | 第45-51页 |
·相关变量描述性分析 | 第45-47页 |
·回归模型检验与分析 | 第47-51页 |
·单变量回归模型检验 | 第47-48页 |
·多变量回归模型检验 | 第48-51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51-58页 |
·本文的结论 | 第51-52页 |
·本文的建议 | 第52-56页 |
·适当发展董事会的规模 | 第53页 |
·董事会应大力提高独立董事比例 | 第53-54页 |
·董事会成员中女董事成员的比例有待提高 | 第54-55页 |
·董事会成员年龄结构应趋向合理 | 第55页 |
·提高董事会中财务董事比例 | 第55-56页 |
·提高董事会成员的整体素质 | 第56页 |
·本文的局限性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后记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