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论文

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汉文化传播研究(1884-1949)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绪论第11-25页
 一、选题意义与相关概念第11-14页
  (一) 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汉文化传播研究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第11-13页
  (二) 研究中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3-14页
 二、基本史料与研究现状第14-21页
  (一) 基本史料第14-17页
  (二) 研究现状第17-21页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21-22页
  (一) 研究思路第21页
  (二) 研究方法第21-22页
 四、基本观点与创新之处第22-25页
  (一) 基本观点第22页
  (二) 创新之处第22-25页
第一章 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汉文化传播的历史背景第25-57页
 第一节 新疆建省前汉文化在西域的传播第25-29页
  一、建省以前汉文化在西域的传播概况第25-28页
  二、建省以前汉文化在西域传播的评价第28-29页
 第二节 新疆建省与清末“新政”第29-34页
  一、新疆建省及以建省为中心的一系列改革第29-33页
  二、清末“新政”在新疆的推行及其影响第33-34页
 第三节 民国以后新疆历任主政者的文化政策第34-42页
  一、杨增新及其文化政策第35-37页
  二、金树仁及其文化政策第37-38页
  三、盛世才及其文化政策第38-41页
  四、国民政府直接统治新疆时期的文化政策第41-42页
 第四节 清末民国时期新疆的民族关系第42-52页
  一、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民族关系的主流第42-50页
  二、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民族关系与汉文化传播的良性互动第50-52页
 第五节 清末民国时期新疆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第52-57页
  一、清末民国时期新疆交通条件的改善第52-54页
  二、清末民国时期新疆通讯事业的发展第54-57页
第二章 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汉文化传播的主体第57-81页
 第一节 屯田人员第57-66页
  一、兵屯第57-61页
  二、民屯第61-65页
  三、犯屯第65-66页
 第二节 入疆官员第66-72页
  一、在任官员第66-68页
  二、遣员第68-72页
 第三节 商人第72-76页
 第四节 其他人员第76-81页
第三章 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汉文化传播的内容(上)第81-120页
 第一节 农作生产文化第81-94页
  一、农耕工具的推广第82-86页
  二、耕作技术的传播第86-90页
  三、水利设施的发展第90-94页
 第二节 物质生活方式的传承与变迁第94-120页
  一、服饰第95-103页
  二、饮食第103-108页
  三、居住第108-117页
  四、出行第117-120页
第四章 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汉文化传播的内容(下)第120-168页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汉人的宗教信仰第120-135页
  一、中原汉人宗教信仰的三大特征第120-121页
  二、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汉人的多神崇拜第121-135页
 第二节 新疆汉语方言第135-146页
  一、新疆汉语方言——“老新疆话”的形成第135-138页
  二、“老新疆话”的特点第138-142页
  三、“老新疆话”的功能第142-146页
 第三节 中原传统岁时节庆文化第146-153页
  一、文献所见清末民国时期新疆的中原传统节日第146-149页
  二、“老新疆”对节日风俗的回忆第149-151页
  三、清末民国时期新疆的中原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第151-152页
  四、清末民国时期新疆的中原传统节日的功能第152-153页
 第四节 中原传统戏曲艺术第153-168页
  一、遍布全疆的戏曲活动第155-157页
  二、多种地方戏争奇斗艳第157-168页
第五章 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汉文化传播的途径第168-198页
 第一节 祀典与汉文化传播第169-173页
  一、山川祀典第169-171页
  二、文庙祀典第171-172页
  三、名宦忠义祠祀典第172页
  四、社稷坛、先农坛祀典第172-173页
 第二节 文献与汉文化传播第173-176页
  一、清代有关新疆的修志活动第173-175页
  二、内地赴疆游历者、考察者的游记、报告第175-176页
 第三节 文学作品与汉文化传播第176-179页
  一、少数民族官员创作西域诗第177页
  二、新疆本土文人创作西域诗第177-179页
 第四节 会馆与汉文化传播第179-183页
  一、新疆的各乡会馆简况第179-180页
  二、新疆各乡会馆的建筑风格第180-181页
  三、新疆各乡会馆的酬神活动第181-182页
  四、新疆各乡会馆的节庆活动第182-183页
 第五节 学校教育与汉文化传播第183-193页
  一、封建教育第184-189页
  二、新式教育第189-193页
 第六节 新闻、话剧、电影等新式传播途径第193-198页
  一、新闻媒体第193-195页
  二、电影、话剧第195-198页
第六章 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汉文化传播的特点与作用第198-220页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汉文化及其传播的特点第198-215页
  一、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汉文化传播的特点第198-213页
  二、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汉文化的特点第213-215页
 第二节 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汉文化传播的作用第215-220页
  一、维系了新疆世居汉人的认同第215页
  二、推动了新疆近代化的进程第215-216页
  三、奠定了汉文化发挥主导作用的近现代新疆多元文化格局的基础第216-220页
参考文献第220-238页
致谢第238-240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240页

论文共2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疆出土佉卢文人口买卖文书及相关问题研究
下一篇:北宋皇宫宿卫禁军诸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