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并购中的资产评估问题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序 | 第8-11页 |
1 绪论 | 第11-16页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研究方法、意义及拟达到的目的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4页 |
·拟达到的目的 | 第14页 |
·主要研究的内容 | 第14-16页 |
2 资产评估概论和评估方法 | 第16-21页 |
·资产评估的概论 | 第16-17页 |
·资产评估的价值类型与评估方法 | 第17-18页 |
·不同的评估方法对评估价值的影响 | 第18-19页 |
·成本法(Cost Approach) | 第18-19页 |
·市场法(Market Approach) | 第19页 |
·收益法(Income Approach) | 第19页 |
·企业价值评估的假设和原则 | 第19-21页 |
3 成本法理论及其应用 | 第21-29页 |
·成本法论述 | 第21-26页 |
·基本概念 | 第21-22页 |
·重置成本的确定 | 第22-23页 |
·有形损耗的确定 | 第23-25页 |
·功能性贬值的估算 | 第25-26页 |
·经济性贬值的估算 | 第26页 |
·成本法在国企并购中的应用及其优缺点 | 第26-29页 |
4 基于收益折现估值方法 | 第29-40页 |
·收益现值法论述 | 第29-32页 |
·收益现值法的概念 | 第29-30页 |
·预期收益额的选取 | 第30-31页 |
·折现率的确定 | 第31-32页 |
·收益期限的选取 | 第32页 |
·收益法在我国应用较少的分析 | 第32-36页 |
·社会对企业价值的理解或观念不同。 | 第33-34页 |
·国内信息来源的匮乏制约收益法的应用 | 第34页 |
·国内缺少能够熟练运用收益法的高素质人才 | 第34-35页 |
·部分应用收益法的评估报告质量不高而受到社会质疑 | 第35-36页 |
·收益法与成本法的比较 | 第36-40页 |
·计价标准的比较 | 第36-37页 |
·适用范围的比较 | 第37-38页 |
·决定评估价值的基本因素比较 | 第38页 |
·收益法与成本法的区别与联系 | 第38-40页 |
5 目标企业的评估 | 第40-63页 |
·目标企业分析 | 第40页 |
·成本法评估ZNY公司价值 | 第40-46页 |
·资产类评估 | 第41-46页 |
·债务评估 | 第46页 |
·评估值汇总 | 第46页 |
·收益法评估ZNY公司价值 | 第46-61页 |
·主要资产负债状况 | 第46-47页 |
·主营业务的市场前景 | 第47-53页 |
·净现金流量估算 | 第53-58页 |
·股东权益价值的估算 | 第58-61页 |
·两种方法的比较 | 第61-63页 |
6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作者简历 | 第66-6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