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力学论文--固体力学论文--强度理论论文--断裂理论论文

裂纹扩展与损伤演化理论与应用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8页
   ·引言第16-17页
   ·断裂力学研究第17-21页
     ·概述第17页
     ·穿透裂纹扩展动力研究第17-18页
     ·非穿透裂纹扩展动力研究第18-19页
     ·穿透裂纹扩展阻力研究第19-20页
     ·非穿透裂纹扩展阻力研究第20-21页
   ·疲劳理论与损伤力学研究第21-26页
     ·概述第21页
     ·疲劳裂纹形成研究第21-23页
     ·疲劳裂纹扩展研究第23-26页
   ·本文研究内容第26-28页
第二章 含扩展裂纹板计及厚度效应的载荷位移曲线解析闭合解第28-46页
   ·引言第28-29页
   ·驻止裂纹的载荷位移关系第29-32页
   ·扩展裂纹的载荷与位移关系第32-35页
   ·扩展裂纹载荷位移曲线的厚度效应第35-38页
   ·计算实例第38-43页
     ·驻止裂纹第39-41页
     ·扩展裂纹第41-43页
   ·实验验证第43-45页
     ·实验方法第43-44页
     ·对比分析第44-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三章 含裂纹构件塑性失效时载荷与位移关系的闭合解第46-56页
   ·引言第46页
   ·力学模型第46-47页
   ·线弹性分析第47-48页
   ·弹塑性分析第48-52页
     ·基本方程第48-49页
     ·外载荷与弹塑性带曲率半径的关系第49-50页
     ·位移与曲率的关系第50-51页
     ·梁的挠度与外载荷的关系第51-52页
     ·承载能力的确定第52页
   ·弹塑性带宽度的确定第52-53页
   ·算例与实验第53-55页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四章 三维应力强度因子与能量释放率第56-104页
   ·引言第56页
   ·含裂纹体的应变能第56-58页
   ·裂纹张开位移模态第58-74页
     ·二维裂纹张开位移模态第59-72页
     ·三维裂纹张开位移模态第72-74页
   ·能量差率法原理第74-79页
     ·确定I 与J第77-78页
     ·确定B第78-79页
   ·应力强度因子与能量释放率第79-81页
     ·应力强度因子第79-80页
     ·能量释放率第80-81页
   ·应力强度因子计算实例第81-91页
     ·深埋椭圆裂纹第81-84页
     ·表面半椭圆裂纹第84-86页
     ·圆形缺口边1/4 椭圆角裂纹第86-91页
   ·能量释放率计算实例第91-103页
     ·深埋椭圆裂纹第91-95页
     ·圆形缺口边1/4 椭圆角裂纹第95-103页
   ·本章小结第103-104页
第五章 基于热力学原理的三维裂纹扩展理论研究第104-134页
   ·引言第104页
   ·裂纹扩展热力学原理第104-106页
   ·裂纹扩展驱动力第106-109页
   ·裂纹扩展准则第109-112页
     ·裂纹起始扩展准则第109-110页
     ·加载准则第110-111页
     ·裂纹后继扩展准则第111-112页
   ·裂纹扩展方程第112-115页
     ·裂纹起始扩展方程第112-114页
     ·裂纹后继扩展方程第114-115页
   ·裂纹扩展增量第115-118页
     ·裂纹扩展增量方向第115-117页
     ·裂纹扩展增量大小第117-118页
   ·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第118-122页
   ·疲劳裂纹扩展寿命第122-124页
   ·阻力曲线第124-127页
     ·裂纹扩展阻力曲线微分方程组第124-125页
     ·微分方程组的数值解法第125-127页
   ·疲劳裂纹扩展计算实例第127-133页
     ·确定裂纹扩展速率方程中的参数第127-129页
     ·疲劳裂纹扩展寿命算例第129-133页
   ·本章小结第133-134页
第六章 铆钉连接件细节应力分析及疲劳裂纹形成寿命预估第134-152页
   ·引言第134页
   ·细节应力分析建模第134-138页
   ·损伤演化方程第138-140页
   ·疲劳裂纹形成寿命第140页
   ·塑性修正第140-143页
     ·塑性应力集中修正第140-142页
     ·塑性初始损伤修正第142-143页
   ·参数拟合第143-147页
     ·损伤演化参数拟合第143-145页
     ·塑性初始损伤参数拟合第145-147页
   ·概率疲劳曲线第147-150页
   ·理论总结与工程应用第150-151页
   ·本章小结第151-152页
结论第152-154页
参考文献第154-16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66-167页
致谢第167-168页
作者简介第168页

论文共1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文本的大学办学特色实证研究
下一篇:氧化物半导体自组装薄膜的气敏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