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太原组储层砂岩岩石学特征及对储层质量的影响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4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岩石学特征及成岩作用 | 第10-11页 |
·次生孔隙的成因 | 第11页 |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完成工作量 | 第13-14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4-17页 |
·区域构造和盆地演化 | 第14-15页 |
·上古生界地层划分和研究区位置 | 第15-17页 |
第3章 储层砂岩的岩石学特征 | 第17-28页 |
·岩石类型及基本特征 | 第17-19页 |
·砂岩的骨架组分特征 | 第19-23页 |
·砂岩骨架组分构成的总体特征 | 第19-21页 |
·各分区砂岩骨架组特征 | 第21-23页 |
·储层砂岩的杂基组分特征 | 第23-24页 |
·储层砂岩的结构 | 第24-27页 |
·储层砂岩的粒度 | 第25页 |
·储层砂岩的分选和圆度 | 第25-27页 |
·储层砂岩的颗粒接触关系 | 第27页 |
·储层砂岩岩石学特征小结 | 第27-28页 |
第4章 自生矿物的沉淀作用及对储层质量的影响 | 第28-37页 |
·储层自生矿物的总体构成特征 | 第28-29页 |
·碳酸盐胶结物 | 第29-32页 |
·已有的碳酸盐胶结物的形成机制 | 第29-30页 |
·碳酸盐胶结物的主要类型与赋存方式 | 第30-31页 |
·碳酸盐胶结物对储层质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硅质胶结物 | 第32-34页 |
·自生石英的形成机制 | 第32-33页 |
·研究区自生石英赋存方式及其对储层质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自生粘土矿物 | 第34-37页 |
·自生高岭石 | 第35页 |
·自生伊利石 | 第35-36页 |
·自生绿泥石 | 第36-37页 |
第5章 储层砂岩的孔隙构成及物性 | 第37-45页 |
·孔隙构成的总体特征 | 第37-39页 |
·孔隙类型及特征 | 第39-41页 |
·不同地区储层砂岩孔隙构成特征 | 第41-43页 |
·储层砂岩物性的总体特征 | 第43-45页 |
第6章 主要成岩作用及对储层质量的影响 | 第45-50页 |
·机械压实作用 | 第45页 |
·胶结作用 | 第45-46页 |
·压实作用与胶结作用相对重要性评估 | 第46-47页 |
·溶解作用机理 | 第47-50页 |
·有机酸溶解作用的机理 | 第48页 |
·研究区溶解作用机理及次生孔隙的形成 | 第48-50页 |
结论与认识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图版及图版说明 | 第54-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