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9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二、概念界定 | 第8-11页 |
(一) 活动(activity) | 第8-10页 |
(二) 活动课程(activity curriculum) | 第10页 |
(三) 德育活动课程 | 第10-11页 |
三、研究综述 | 第11-17页 |
(一) 关于德育实效性的研究 | 第11-12页 |
(二) 关于学校德育途径的研究 | 第12-14页 |
(三) 德育活动课程类别研究 | 第14-16页 |
(四) 关于德育活动课程建设的研究 | 第16-17页 |
四、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7-19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7-18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第19-24页 |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一) 哲学基础 | 第19页 |
(二) 心理学基础 | 第19-20页 |
(三) 教育学基础 | 第20-21页 |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一) 研究对象 | 第22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第24-33页 |
一、德育活动课程的主体性调查 | 第24-25页 |
(一) 活动课程主题的确立 | 第24页 |
(二) 活动课程参与度 | 第24-25页 |
二、德育活动课程的内容调查 | 第25-27页 |
(一) 开展活动课程的频率 | 第25-26页 |
(二) 活动课程内容的丰富性 | 第26-27页 |
(三) 活动课程内容的针对性 | 第27页 |
三、德育活动课程的形式调查 | 第27-28页 |
四、德育活动课程的目标调查 | 第28-29页 |
五、对德育活动课程效果评价的调查 | 第29-33页 |
(一) 学生对德育活动课程内容的评价 | 第29-30页 |
(二) 学生对德育活动课程形式的评价 | 第30-31页 |
(三) 德育活动课程是否达成德育目标 | 第31-33页 |
第四章 研究结果的讨论与分析 | 第33-37页 |
第一, 德育活动课程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 第33页 |
第二, 德育活动课程中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 第33页 |
第三, 德育活动课程实施中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较薄弱 | 第33-34页 |
第四, 德育活动课程形式还显陈旧 | 第34页 |
第五, 德育活动课程的课时未得到保障 | 第34-35页 |
第六, 德育活动课程内容与学生需求脱节 | 第35页 |
第七, 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重视不足 | 第35-37页 |
第五章 教育建议 | 第37-43页 |
一、德育活动课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 第37-38页 |
二、德育活动课程内容应回归生活 | 第38-39页 |
三、德育活动课程形式力求活泼、新颖,多样化 | 第39-40页 |
四、德育活动课需提升班主任组织活动的能力 | 第40页 |
五、德育活动课中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 第40-41页 |
六、建立社会、学校、家庭相结合的德育网络 | 第41-43页 |
第六章 研究反思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附录 | 第47-50页 |
后记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