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论文选题的依据 | 第11-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16页 |
·桥头软基处理技术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14页 |
·薄壁筒桩处理桥头软基研究现状分析 | 第14-16页 |
·研究目标、内容、思想和方法 | 第16-18页 |
·论文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16-17页 |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7-18页 |
·研究区域与试验地点的选定 | 第18-19页 |
·研究工作基础和条件 | 第19-20页 |
第二章 薄壁筒桩加固桥头软基试验段概况 | 第20-39页 |
·研究区域的软基工程地质特性分析 | 第20页 |
·试验路段工程地质条件 | 第20-23页 |
·三元结构的简单地层单元 | 第20-22页 |
·二元结构的复杂地层单元 | 第22-23页 |
·柔性基础下刚性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方法 | 第23-26页 |
·地基承载力计算 | 第23-24页 |
·地基沉降计算 | 第24-25页 |
·地基稳定计算 | 第25-26页 |
·三元结构土层单元试验段 | 第26-31页 |
·二元结构土层单元试验段 | 第31-37页 |
·试验数据的观测与处理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薄壁筒桩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和试验验证 | 第39-46页 |
·筒桩荷载传递机理分析 | 第39页 |
·设置盖板 | 第39页 |
·未设盖板 | 第39页 |
·筒桩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 | 第39-42页 |
·现有计算方法评价 | 第39-40页 |
·内侧摩阻力计算 | 第40-41页 |
·土芯端阻力计算 | 第41页 |
·筒桩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 | 第41-42页 |
·试验验证 | 第42-45页 |
·三元结构土层 | 第42-43页 |
·二元结构土层 | 第43-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薄壁筒桩成桩质量分析 | 第46-56页 |
·低应变测试分析 | 第46-47页 |
·声波透射法测试分析 | 第47-49页 |
·现场开挖检测分析 | 第49-53页 |
·桩身内壁表面状况观察分析 | 第49-50页 |
·桩身厚度测量分析 | 第50-51页 |
·桩身混凝土强度抗压试验分析 | 第51-53页 |
·单桩整桩水平抗剪试验分析 | 第53-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薄壁筒桩加固效果综合分析 | 第56-78页 |
·成桩前后桩间土物理力学性质及承载力对比分析 | 第56-57页 |
·物理力学性质及承载力对比分析 | 第56-57页 |
·对比分析结论 | 第57页 |
·表层地基承载力对比试验 | 第57-58页 |
·试验概况 | 第57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7-58页 |
·基底瞬时沉降变形试验分析 | 第58-63页 |
·试验概况 | 第58-59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9-63页 |
·薄壁筒桩加固软基沉降规律分析 | 第63-65页 |
·薄壁筒桩加固软基的受力与变形规律分析 | 第65-69页 |
·薄壁管桩加固软基概况 | 第65页 |
·薄壁管桩加固软基受力分析 | 第65-67页 |
·薄壁管桩加固软基全断面变形分析 | 第67-68页 |
·薄壁管桩加固软基水平位移变形分析 | 第68-69页 |
·薄壁筒桩加固软基与水密法级配砂石混合料处理路堤的组合 | 第69-71页 |
·台背回填范围 | 第70页 |
·台背回填施工工艺 | 第70-71页 |
·效果分析 | 第71页 |
·绕城高速南线工程18座桥28个桥头应用效果汇总分析 | 第71-74页 |
·18座桥28个桥头实际应用情况 | 第71-72页 |
·18座桥28个桥头实际运营一年后情况汇总分析 | 第72-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8页 |
第六章 薄壁筒桩与其他软基处理方法的综合比较 | 第78-85页 |
·加固软土机理比较 | 第78页 |
·薄壁筒桩 | 第78页 |
·粉喷桩 | 第78页 |
·塑料排水板 | 第78页 |
·加固效果比较 | 第78-80页 |
·单桩承担的处理面积比较 | 第78-79页 |
·施工沉降(瞬时沉降)比较 | 第79-80页 |
·沉降历时比较 | 第80页 |
·侧向变形比较 | 第80页 |
·预压期沉降的比较 | 第80页 |
·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方式比较 | 第80-82页 |
·处理深度 | 第81页 |
·施工过程控制 | 第81页 |
·施工质量的可检测性 | 第81-82页 |
·综合效益比较 | 第82-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第七章 研究的主要结论与建议 | 第85-88页 |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85-87页 |
·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