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胡黄连根茎部分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抑菌活性的研究
内容提要 | 第1-8页 |
前言 | 第8-9页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9-26页 |
第1章 胡黄连植物资源的概述 | 第9-11页 |
·印度胡黄连和西藏胡黄连的原形态 | 第9-10页 |
·印度胡黄连和西藏胡黄连的性状 | 第10页 |
·胡黄连的显微鉴定 | 第10-11页 |
第2章 胡黄连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 第11-17页 |
·环烯醚萜类 | 第11页 |
·酚苷类 | 第11-12页 |
·苯乙醇苷类 | 第12-13页 |
·葫芦素类 | 第13-14页 |
·咖啡酸苷 | 第14-15页 |
·芳香酸类 | 第15-16页 |
·其他类 | 第16-17页 |
第3章 胡黄连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 第17-26页 |
·保肝作用 | 第17-19页 |
·抗氧化作用 | 第19-20页 |
·对血糖血脂以及糖尿病的作用 | 第20-21页 |
·对金属镉中毒的作用 | 第21-22页 |
·抗肿瘤作用 | 第22-23页 |
·抗炎和免疫作用 | 第23页 |
·对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23-24页 |
·对胃溃疡的保护作用 | 第24页 |
·其他作用 | 第24-26页 |
第二篇 实验内容 | 第26-53页 |
第1章 西藏胡黄连干燥根茎的提取和分离 | 第26-3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6-29页 |
·实验结果 | 第29-30页 |
·讨论 | 第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第2章 化合物结构解析及信号归属 | 第31-4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1页 |
·结果 | 第31-44页 |
·讨论 | 第44-45页 |
·小结 | 第45-49页 |
第3章 部分化合物的体外抑菌活性 | 第49-5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9-50页 |
·实验结果 | 第50-51页 |
·讨论 | 第51-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附图 | 第60-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中文摘要 | 第76-77页 |
Abstract | 第77-78页 |
导师简介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