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学习与记忆论文

时间性前瞻记忆的认知机制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24页
 1 研究方法第15-20页
   ·在自然情境下进行研究第15页
   ·在实验室进行实验研究第15-19页
     ·行为认知研究取向第15-18页
     ·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取向第18-19页
   ·自然情境和实验室结合的研究第19-20页
 2 TBPM研究理论模型第20-24页
   ·随机游动模型第20页
   ·测试-等待-测试-输出模型第20-21页
   ·注意闸门模型第21页
   ·动态注意模型第21-24页
第二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方案第24-38页
 1 问题提出第24-27页
   ·TBPM和EBPM是否有本质差异第24-25页
   ·TBPM是否比EBPM更依赖自我启动加工第25-26页
   ·TBPM是自动加工还是控制加工第26-27页
 2 研究假设第27-28页
 3 实验设计第28-32页
   ·前瞻目标线索的突出性和数量第28-30页
   ·实验方法第30-31页
   ·前瞻目标任务第31-32页
   ·材料、反应指标第32页
 4 目的与方案第32-35页
 5 意义第35-38页
第三章 实验研究第38-88页
 研究一 刺激间时距对前瞻干扰效应的影响第38-51页
  实验1a 长ISI条件下两种PM任务前瞻干扰效应对比关系第39-43页
   1 目的第39页
   2 方法第39-41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1-43页
  实验1b 短ISI条件下两种PM任务前瞻干扰效应对比关系第43-45页
   1 目的第43页
   2 方法第43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3-45页
  实验1c 极短ISI条件下两种PM任务前瞻干扰效应对比关系第45-47页
   1 目的第45页
   2 方法第45-46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6-47页
  研究一总讨论第47-51页
   1. 两种前瞻记忆任务对认知资源需求的差异第47-49页
   2. TBPM任务加工机制的结构特点第49-50页
   3. 两类前瞻记忆任务加工机制的差异第50-51页
  研究一结论第51页
 研究二:背景任务难度对前瞻干扰效应的影响第51-64页
  实验2a 高低难度图形任务对前瞻干扰效应的影响第52-55页
   1 目的第52页
   2 方法第52-53页
   3 结果与分析第53-55页
  实验2b 不同背景任务难度对前瞻干扰效应的影响(n-back任务)第55-58页
   1 目的第55页
   2 方法第55-56页
   3 结果与分析第56-58页
  研究二数据汇总分析和讨论第58-63页
   1 研究二数据汇总分析第58-61页
   2 研究二总讨论第61-63页
  研究二结论第63-64页
 研究三:前瞻任务难度对前瞻干扰效应的影响第64-72页
  实验3 时间性前瞻记忆任务难度对前瞻干扰效应的影响第64-72页
   1 目的第64页
   2 方法第64-65页
   3 结果与分析第65-69页
   4 讨论第69-72页
   5 研究三结论第72页
 研究四:人格因素对时间性前瞻记忆的影响第72-78页
  实验4:A/B人格对时间性前瞻记忆的影响第72-78页
   1 目的第74页
   2 方法第74-75页
   3 结果与分析第75-77页
   讨论第77-78页
   结论第78页
 研究五:时间性前瞻记忆神经机制第78-88页
  实验5:时间性前瞻记忆神经机制---一项ERP研究第78-88页
   1 目的第78页
   2 方法第78-81页
   3 结果与分析第81-85页
   4 讨论第85-86页
   5 结论第86-88页
第四章 动态注意控制模型第88-94页
 1 动态注意控制模型的提出第88-92页
 2 DACM对TWTE模型的解释第92-94页
第五章 总讨论第94-100页
 1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第94-97页
 2 研究意义第97页
 3 结论、研究中的不足及未来的研究展望第97-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8页
术语索引第108-110页
附录 攻博期间科研经历与发表论文成果第110-112页
致谢第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棉花在黄萎病菌侵染早期的蛋白质组及表达谱分析
下一篇:类别对归纳的支持与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