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3-14页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3页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框架 | 第15-17页 |
·小结 | 第17-19页 |
2 社区管理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分析 | 第19-29页 |
·社区管理定义及国外社区管理经验 | 第19-20页 |
·瑞典社区管理 | 第19页 |
·德国社区"配套"管理 | 第19-20页 |
·小结 | 第20页 |
·中国社区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 第20-24页 |
·中国社区管理发展背景 | 第21页 |
·大院制 | 第21-22页 |
·街居制 | 第22-23页 |
·社区制 | 第23-24页 |
·中国社区管理 | 第24-28页 |
·中国社区管理特点 | 第24-25页 |
·中国社区管理意义 | 第25页 |
·我国社区管理的发展趋势 | 第25-27页 |
·"村改居"型社区管理——特殊的社区管理 | 第27-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3 城中村改造情况及"村改居"型社区形成 | 第29-37页 |
·我国城中村发展基本情况 | 第29-32页 |
·城中村改造与"伪城市化"的出现 | 第29-30页 |
·西安城中村改造基本情况 | 第30-32页 |
·国外城中村"村改居"型社区管理 | 第32-33页 |
·英国3B社区 | 第32页 |
·巴西特殊利益社区 | 第32-33页 |
·"村改居"社区研究理论基础及"村改居"社区建设范例 | 第33-35页 |
·长沙火焰社区 | 第33-34页 |
·太原亲贤社区 | 第34-35页 |
·总结国内"村改居"型社区构建的基本概况 | 第35-36页 |
·"村改居"型社区的特点 | 第35-36页 |
·区别"村改居"社区管理与一般社区管理 | 第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4 西安市"村改居"社区调查研究 | 第37-51页 |
·西安市"村改居"社区调查 | 第37-39页 |
·调查目的 | 第38页 |
·调查对象 | 第38页 |
·调查方法 | 第38-39页 |
·西安市"村改居"型社区现状 | 第39-42页 |
·已成型的"村改居"社区 | 第40-41页 |
·已审批通过的"村改居"社区 | 第41页 |
·城中村居民纳入到周边相邻的社区中 | 第41-42页 |
·西安市"村改居"型社区建设过程 | 第42-44页 |
·"村改居"型社区建设审批程序 | 第42-43页 |
·"村改居"型社区建设中相关准备工作 | 第43-44页 |
·西安市"村改居"型社区管理的难点 | 第44-49页 |
·"村改居"社区居民来源复杂 | 第44-45页 |
·"村改居"社区管理机构构建滞后 | 第45-46页 |
·"村改居"社区集体资产管理障碍 | 第46-47页 |
·"村改居"社区居民的意识淡漠 | 第47-48页 |
·"村改居"社区居民保障制度的滞后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51页 |
5 "村改居"社区管理措施 | 第51-57页 |
·植入现代社区管理理念 | 第51-52页 |
·加强"村改居"型社区集体资产的管理 | 第52-53页 |
·建立健全"村改居"型社区居民自治的管理规章制度 | 第53-54页 |
·加强"村改居"型社区人力资源管理 | 第54-55页 |
·加强"村改居"型社区党建工作 | 第55页 |
·小结 | 第55-5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7-60页 |
·主要结论 | 第57-58页 |
·提出西安南郊"村改居"型社区管理原则和模式 | 第58页 |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