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教师、班主任论文

“依靠导师助学发展潜能生”研究--基于中山市板芙中学的相关实践的探讨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0页
第一章 概述第10-17页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第10-13页
  一、潜能生第10页
  二、导师第10-11页
  三、导师式帮教第11-12页
  四、合作式助学第12-13页
 第二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3-15页
  一、选题背景第13-14页
  二、研究意义第14-15页
 第三节 文献综述第15-17页
  一、国外研究现状第15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第15-17页
第二章 以导师助学制发展潜能学生的实践研究第17-25页
 第一节 研究阶段第17-18页
 第二节 操作程序第18-20页
  一、确定导师第18页
  二、确定组长第18-19页
  三、确定潜能生名单第19页
  四、制定制度第19-20页
 第三节 针对不同类型潜能生的导师助学模式第20-25页
  一、家庭问题类潜能生导师助学模式第20-21页
  二、学业差异类潜能生导师助学模式第21-22页
  三、心理偏差类潜能生导师助学模式第22-23页
  四、思想消积类潜能生导师助学模式第23-25页
第三章 实施导师制所取得的成效与遇到的问题第25-30页
 第一节 取得的主要收获与成效第25-28页
  一、促进了学生的整体发展第25页
  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第25-26页
  三、促进了学校的协调发展第26-27页
  四、家校关系较好,辍学学生减少第27页
  五、探索出了一套新的教育模式第27-28页
 第二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8-30页
  一、导师的水平不一致第28页
  二、导师工作的过程管理不够完善第28页
  三、合作学习的环境不成熟第28-29页
  四、潜能生转化的评定方法不全面第29-30页
第四章 完善"导师助学制"的思考与对策第30-35页
 第一节 提升导师的专业素养第30-31页
  一、打造研究型的导师第30页
  二、加强校本培训第30-31页
 第二节 完善导师管理制度第31-32页
  一、建立过程管理机制第31页
  二、建立交流沟通机制第31页
  三、建立服务式行政机制第31页
  四、建立评价激励机制第31-32页
 第三节 构建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第32-33页
  一、安全的心理环境第32页
  二、充裕的时空环境第32页
  三、热情的帮助环境第32-33页
  四、真诚的激励环境第33页
 第四节 完善评价学生的体系第33-35页
  一、评价的激励性第33页
  二、评价的多元性第33-34页
  三、评价的全面性第34页
  四、评价的发展性第34-35页
结束语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38页
附录第38-42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第42-43页
致谢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七步教学模式”的学理分析与应用研究
下一篇:新课程中高中生地理信息素养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