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26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8-9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9-18页 |
一.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 | 第10-11页 |
二.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模式" | 第11-12页 |
三.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模式" | 第12-14页 |
四.顾泠沅的"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模式 | 第14-15页 |
五.郑和钧的"协同教学模式" | 第15-16页 |
六.互动教学模式 | 第16-18页 |
七.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 第18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 | 第18-26页 |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8-21页 |
二.研究的内容与框架 | 第21-24页 |
三.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 第24-26页 |
第二章 "七步教学模式"的构建 | 第26-36页 |
第一节 "七步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 | 第26-29页 |
一.教育传播学的新理念 | 第26-27页 |
二.情境教学原理 | 第27-28页 |
三.尝试成功说 | 第28页 |
四.反馈原理 | 第28-29页 |
第二节 "七步教学模式"的构建依据 | 第29-33页 |
一.政策依据 | 第29-31页 |
二.理论依据 | 第31-32页 |
三.现实依据 | 第32-33页 |
第三节 "七步教学模式"的构建过程与策略 | 第33-36页 |
一."七步教学模式"充分应用了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 | 第33-34页 |
二."七步教学模式"采用了教学评价的协同策略 | 第34页 |
三."七步教学模式"应用了"最近发展区"策略 | 第34-36页 |
第三章 "七步教学模式"的操作解析 | 第36-53页 |
第一节 "七步教学模式"的操作原则 | 第36-41页 |
一.坚持以课标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 第36-37页 |
二.坚持在生活的逻辑中建构知识的原则 | 第37-38页 |
三.坚持探究性学习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结合的原则 | 第38页 |
四.坚持教材的再创造与学生身边的生活资源再开发相结合的原则 | 第38-39页 |
五.坚持实践性、活动性、开放性与教学内容相统一的原则 | 第39页 |
六.坚持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 第39-41页 |
第二节 "七步教学模式"的操作步骤 | 第41-46页 |
第三节 "七步教学模式"的应用特点 | 第46-53页 |
一."七步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特点 | 第46-47页 |
二."七步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特点 | 第47-50页 |
三."七步教学模式"的教学形式特点 | 第50-53页 |
第四章 "七步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及分析 | 第53-64页 |
第一节 "七步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 | 第53-62页 |
一.预习指南 | 第53-54页 |
二.案例导入 | 第54-55页 |
三.自主探究 | 第55-56页 |
四.思维点拨 | 第56-57页 |
五.知识构建 | 第57页 |
六.资源开发 | 第57-58页 |
七.三维评价 | 第58-62页 |
第二节 "七步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分析 | 第62-64页 |
第五章 "七步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及反思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