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4-25页 |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4-15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5页 |
·文献综述 | 第15-22页 |
·公司治理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 第18-19页 |
·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相互关系文献综述 | 第19-22页 |
·主要内容及框架 | 第22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2-24页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理论概述 | 第25-51页 |
·公司治理理论概述 | 第25-31页 |
·公司治理的基本理论 | 第25-28页 |
·公司治理模式比较 | 第28-30页 |
·公司治理的内容 | 第30-31页 |
·内部控制理论概述 | 第31-46页 |
·内部控制的概念 | 第31-32页 |
·内部控制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 第32-41页 |
·萨班斯法案对内控制度的规定 | 第41-42页 |
·内部控制在我国的发展 | 第42-46页 |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分析 | 第46-51页 |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关系理论概述 | 第46页 |
·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关联性 | 第46-48页 |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互动关系分析 | 第48-51页 |
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及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 第51-61页 |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现状 | 第51-56页 |
·普遍存在股东大会虚设现象 | 第52页 |
·经营者形成机制不完善 | 第52-54页 |
·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没有形成严格的权力制衡关系 | 第54-55页 |
·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 第55-56页 |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 | 第56-58页 |
·内部环境欠佳,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基础 | 第57页 |
·风险评估薄弱,风险管理意识差 | 第57-58页 |
·控制措施有限,控制活动不全面 | 第58页 |
·信息系统不健全,沟通不顺畅 | 第58页 |
·监督体系不健全,监控不力 | 第58页 |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分析 | 第58-61页 |
·从股权结构分析内部控制 | 第59页 |
·从董事会特征分析内部控制 | 第59-60页 |
·从监事会职能分析内部控制 | 第60-61页 |
第四章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 第61-83页 |
·YXHX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治理及内部控制现状 | 第61-63页 |
·公司简介 | 第61页 |
·公司治理情况 | 第61-62页 |
·公司内控制度建设情况 | 第62-63页 |
·内部控制运行情况 | 第63页 |
·内部控制体系的控制目标 | 第63-64页 |
·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的原则 | 第64-65页 |
·内部控制的要素 | 第65页 |
·体系构建前的准备 | 第65-67页 |
·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 | 第65-66页 |
·制订项目规划 | 第66-67页 |
·内部控制的设计形式 | 第67页 |
·公司层面的内部控制构建 | 第67-72页 |
·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议事规则 | 第67-68页 |
·理顺内部机构设置,建立岗位职责说明 | 第68-71页 |
·建立审批权限和授权机制 | 第71页 |
·修订人力资源政策,保证企业可持续性发展 | 第71页 |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强化风险意识 | 第71-72页 |
·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构建 | 第72-81页 |
·业务控制涵盖的范围 | 第72-73页 |
·业务控制的设计 | 第73-81页 |
·设计内部控制手册 | 第81页 |
·内部控制的测试与优化 | 第81-83页 |
·内部控制的测试 | 第81-82页 |
·内部控制体系的优化 | 第82-83页 |
第五章 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与监督 | 第83-89页 |
·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管理 | 第83-85页 |
·内控管理部门的设置及职责 | 第84页 |
·内控管理检查方式 | 第84页 |
·内控管理检查结果的处理 | 第84-85页 |
·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监督 | 第85-88页 |
·审计委员会的监督 | 第85-86页 |
·监事会的监督 | 第86-87页 |
·外部审计机构与监管部门的监管 | 第87-88页 |
·内部控制制度的激励约束机制 | 第88-89页 |
结束语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