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6页 |
ABSTRACT | 第16-19页 |
前言 | 第19-21页 |
第一章 大豆异黄酮研究进展 | 第21-43页 |
1 大豆异黄酮的发现及其功能 | 第21-24页 |
2 大豆籽粒中异黄酮存在形式和理化性质 | 第24-26页 |
·大豆籽粒中异黄酮的存在形式 | 第24-25页 |
·大豆异黄酮的理化性质 | 第25-26页 |
3 大豆异黄酮的提取及测定方法 | 第26-30页 |
·大豆异黄酮的提取方法研究现状 | 第26-27页 |
·大豆异黄酮检测技术的研究概况 | 第27-30页 |
4 大豆异黄酮含量的组织特异性 | 第30-32页 |
5 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的遗传研究 | 第32-34页 |
·基因型角度 | 第32-33页 |
·遗传方式 | 第33-34页 |
6 环境条件对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的影响 | 第34-38页 |
·温度、光照 | 第34-36页 |
·水分 | 第36页 |
·氮肥 | 第36页 |
·钾肥 | 第36-37页 |
·微量元素 | 第37页 |
·种植年份、地点 | 第37-38页 |
7 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的代谢途径 | 第38-43页 |
·苯丙氨酸解氨酶 | 第40页 |
·异黄酮合成酶 | 第40-41页 |
·黄烷酮-3-羟化酶 | 第41页 |
·异黄酮合成的代谢调控 | 第41-43页 |
第二章 黑龙江省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生态差异研究 | 第43-6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3-44页 |
·供试品种和试验地点 | 第43页 |
·试验设计 | 第43页 |
·室内检测方法 | 第43-44页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4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4-59页 |
·不同生态条件对大豆籽粒大豆黄素含量的影响 | 第44-48页 |
·不同种植年份对大豆黄素含量的影响 | 第45页 |
·不同种植地点对大豆黄素含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不同基因型对大豆黄素含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基因型与生态条件互作对大豆黄素含量的影响 | 第47页 |
·大豆黄素含量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 第47-48页 |
·不同生态条件对大豆籽粒黄豆黄素含量的影响 | 第48-51页 |
·不同种植年份对黄豆黄素含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不同种植地点对黄豆黄素含量的影响 | 第49页 |
·不同基因型对黄豆黄素含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基因型与生态条件互作对黄豆黄素含量的影响 | 第50-51页 |
·黄豆黄素含量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 第51页 |
·不同生态条件对大豆籽粒染料木素含量的影响 | 第51-55页 |
·不同种植年份对染料木素含量的影响 | 第52页 |
·不同种植地点对染料木素含量的影响 | 第52-53页 |
·不同基因型对染料木素含量的影响 | 第53-54页 |
·基因型与生态条件互作对染料木素含量的影响 | 第54-55页 |
·染料木素含量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 第55页 |
·不同生态条件对大豆籽粒大豆异黄酮总含量的影响 | 第55-59页 |
·不同种植年份对大豆异黄酮总含量的影响 | 第56页 |
·不同种植地点对大豆异黄酮总含量的影响 | 第56-57页 |
·不同基因型对大豆异黄酮总含量的影响 | 第57页 |
·基因型与生态条件互作对大豆异黄酮总含量的影响 | 第57-58页 |
·异黄酮总含量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 第58-59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59-61页 |
·小结 | 第59页 |
·影响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的因素 | 第59页 |
·黑龙江省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的生态效应 | 第59页 |
·讨论 | 第59-61页 |
第三章 栽培措施对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的影响 | 第61-80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61-63页 |
·盆栽试验 | 第61页 |
·盆栽试验用品种 | 第61页 |
·盆栽试验设计 | 第61页 |
·田间试验 | 第61-62页 |
·供试品种 | 第62页 |
·田间试验设计 | 第62页 |
·异黄酮含量测定 | 第62-63页 |
·统计分析 | 第6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3-77页 |
·盆栽条件下氮素与磷素对大豆籽粒异黄酮总含量的影响 | 第63-64页 |
·氮素与磷素处理对大豆籽粒异黄酮总含量影响的品种间差异 | 第63-64页 |
·不同年份间氮素与磷素处理对大豆籽粒异黄酮总含量的影响 | 第64页 |
·大田条件下栽培措施对异黄酮含量的影响 | 第64-77页 |
·大豆黄素 | 第64-68页 |
·黄豆黄素 | 第68-71页 |
·染料木素 | 第71-74页 |
·栽培措施对异黄酮总含量的影响 | 第74-77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77-80页 |
·小结 | 第77-78页 |
·施氮肥量对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的影响 | 第77-78页 |
·农艺措施对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的影响 | 第78页 |
·讨论 | 第78-80页 |
第四章 大豆异黄酮积累动态规律及其分子机制分析 | 第80-9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0-83页 |
·供试品种 | 第80页 |
·试验设计 | 第80页 |
·取样方法 | 第80-81页 |
·异黄酮含量测定 | 第81页 |
·植物总RNA的提取 | 第81页 |
·实时定量RT-PCR分析 | 第81-83页 |
·数据分析 | 第8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83-92页 |
·大豆发育过程叶片异黄酮积累动态分析 | 第83-86页 |
·大豆黄素含量积累动态分析 | 第83-84页 |
·黄豆黄素含量积累动态分析 | 第84页 |
·染料木素含量积累动态分析 | 第84-85页 |
·异黄酮总含量积累动态分析 | 第85-86页 |
·大豆异黄酮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表达与异黄酮含量积累关系分析 | 第86-89页 |
·酶基因相对表达量分析 | 第86-87页 |
·异黄酮含量与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相对表达量关系分析 | 第87-89页 |
·大豆发育过程籽粒异黄酮积累动态 | 第89-91页 |
·大豆黄素含量积累动态 | 第89页 |
·黄豆黄素含量积累动态 | 第89-90页 |
·染料木素含量积累动态 | 第90页 |
·异黄酮总含量积累动态 | 第90-91页 |
·异黄酮含量动态变化规律与成熟籽粒中异黄酮含量关系 | 第91-92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92-95页 |
·小结 | 第92-93页 |
·大豆发育过程中异黄酮积累动态 | 第92页 |
·异黄酮含量与酶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关系 | 第92-93页 |
·讨论 | 第93-95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95-99页 |
1.不同基因型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生态差异研究 | 第95-96页 |
2.栽培措施对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的影响 | 第96-97页 |
3.大豆异黄酮积累动态规律及其分子机制分析 | 第97-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8页 |
致谢 | 第108-109页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109-110页 |
附录 | 第110-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