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玉米抗旱机制及鉴定指标筛选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16页
Abstract第16-20页
第一章 绪论第20-34页
   ·研究背景第20-21页
     ·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危害第20页
     ·玉米抗旱性研究的意义第20-21页
   ·研究进展与现状第21-33页
     ·水分胁迫的伤害机制第21-23页
     ·作物抗旱的形态及生理生理基础第23-31页
     ·玉米抗旱鉴定技术体系第31-33页
   ·研究目标第33页
   ·研究方法第33-34页
第二章 不同生育时期水分胁迫对玉米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第34-48页
   ·材料与方法第34-36页
     ·试验材料第34页
     ·试验设计第34页
     ·测定指标与方法第34-35页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方法第35-36页
   ·结果与分析第36-45页
     ·水分胁迫对产量的影响第36页
     ·水分胁迫对产量相关因素的影响第36-37页
     ·水分胁迫对穗部性状的影响第37-38页
     ·水分胁迫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第38-39页
     ·水分胁迫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第39-41页
     ·水分胁迫对株高的影响第41-42页
     ·水分胁迫对绿叶面积及比叶重的影响第42-44页
     ·水分胁迫对根系生长的影响第44-45页
   ·讨论第45-46页
   ·小结第46-48页
第三章 玉米抗旱性与生理生化指标的关系第48-62页
   ·材料与方法第48-52页
     ·试验材料第48页
     ·试验设计第48-49页
     ·测定指标与方法第49-50页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方法第50-52页
   ·结果与分析第52-57页
     ·玉米抗旱性的评定第52页
     ·叶片相对含水量与抗旱性的关系第52-53页
     ·渗透调节物质与抗旱性的关系第53-54页
     ·质膜透性与抗旱性的关系第54页
     ·酶保护系统与抗旱性的关系第54页
     ·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与抗旱性的关系第54-55页
     ·叶绿素荧光参数与抗旱性的关系第55-57页
   ·讨论第57-59页
   ·小结第59-62页
第四章 玉米品种抗旱性综合评价方法第62-72页
   ·材料和方法第62-63页
     ·试验材料第62页
     ·试验方法第62页
     ·数据处理第62-63页
   ·结果和分析第63-68页
     ·不同玉米品种抗旱性分级第63页
     ·抗旱适应性的聚类分析第63-66页
     ·玉米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筛选第66-67页
     ·抗旱适应性的隶属函数分析第67-68页
   ·讨论第68-70页
   ·小结第70-72页
第五章 不同抗旱性品种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学响应第72-82页
   ·材料与方法第72-73页
     ·试验材料第72页
     ·试验设计第72页
     ·测定指标与方法第72页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方法第72-73页
   ·结果与分析第73-77页
     ·丙二醛(MDA)含量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第73页
     ·脯氨酸含量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第73-74页
     ·可溶性蛋白含量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第74页
     ·可溶性糖含量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第74-75页
     ·SOD活性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第75页
     ·POD活性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第75页
     ·硝酸还原酶活性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第75-76页
     ·叶绿素含量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第76-77页
   ·讨论第77-80页
     ·水分胁迫下渗透调节物质的作用规律第77-79页
     ·水分胁迫下酶类保护系统的作用规律第79-80页
     ·水分胁迫下叶绿素的衰减规律第80页
   ·小结第80-82页
第六章 光合生理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第82-104页
   ·材料与方法第82-84页
     ·试验材料第82页
     ·试验设计第82页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82-83页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方法第83-84页
   ·结果与分析第84-96页
     ·不同光强下光合速率的变化第84-86页
     ·不同光强下气孔导度和胞间CO_2浓度的变化第86-88页
     ·不同光强下蒸腾速率的变化第88页
     ·不同光强下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第88-91页
     ·不同光强下光能利用效率的变化第91页
     ·光合速率的日变化第91-93页
     ·蒸腾速率的日变化第93-94页
     ·气孔导度的日变化第94页
     ·不同CO_2浓度下光合速率的变化第94-96页
   ·讨论第96-102页
     ·水分胁迫下光合参数对光强的响应第96-97页
     ·光合作用的气孔与非气孔限制机制第97-98页
     ·不同抗旱品种的光能利用效率第98页
     ·不同抗旱品种的的蒸腾速率第98-99页
     ·不同抗旱品种的的水分利用效率第99-100页
     ·光合速率日变化(午休现象)第100-101页
     ·水分胁迫下光合参数对CO_2的响应第101-102页
   ·小结第102-104页
第七章 水分胁迫对玉米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第104-120页
   ·材料与方法第104-106页
     ·试验材料第104页
     ·试验设计第104页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104-105页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方法第105-106页
   ·结果与分析第106-116页
     ·水分胁迫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第106-108页
     ·不同光强下荧光淬灭参数的变化第108页
     ·不同光强下PS Ⅱ的实际光化学效率及表观电子传递速率第108-111页
     ·不同CO_2浓度下PS Ⅱ的实际光化学效率及表观电子传递速率的变化第111页
     ·不同CO_2浓度下淬灭参数的变化第111页
     ·PS Ⅱ实际光化学效率及表观电子传递速率的荧光动力学曲线第111-115页
     ·淬灭参数的荧光动力学曲线第115-116页
   ·讨论第116-119页
     ·水分胁迫对PSⅡ的抑制及伤害第116-117页
     ·水分胁迫对荧光淬灭参数的影响第117页
     ·水分胁迫对光合电子传递的影响第117-118页
     ·水分胁迫下玉米叶片的光抑制现象第118-119页
     ·荧光特性与不同玉米品种抗旱性的关系第119页
   ·小结第119-120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20-124页
   ·主要研究结论第120-122页
   ·研究工作展望第122-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36页
致谢第136-137页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第137页

论文共1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玉米品种苗期对盐胁迫的生物学响应及耐性机制研究
下一篇:大豆异黄酮含量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