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化背景下的政务公开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插图索引 | 第11-12页 |
附表索引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2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3-16页 |
·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文献综述 | 第16-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文献法 | 第20页 |
·比较法 | 第20-21页 |
·调查研究法 | 第21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21-22页 |
第2章 政府信息化与政务公开概述 | 第22-36页 |
·信息化的概念 | 第22页 |
·政府信息化 | 第22-24页 |
·政府信息化的概念 | 第22-23页 |
·我国政府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 第23-24页 |
·政务公开的内涵及特征 | 第24-29页 |
·政务公开的内涵 | 第24-28页 |
·政务公开的特征 | 第28-29页 |
·政务公开的理论基础 | 第29-32页 |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 | 第29-30页 |
·知情权理论 | 第30-32页 |
·政府信息化与政务公开的关系 | 第32-36页 |
·政府信息化建设对政务公开的促进 | 第32-34页 |
·政务公开制度对政府信息化发展的推动 | 第34-36页 |
第3章 我国政务公开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36-51页 |
·我国政务公开发展概述 | 第36-37页 |
·我国政务公开发展现状分析 | 第37-41页 |
·我国政府利用门户网站公开信息的状况 | 第37-40页 |
·我国利用其它形式进行政务公开的状况 | 第40-41页 |
·信息化环境下我国政务公开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1-46页 |
·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相对滞后 | 第41-42页 |
·传统行政系统的封闭性 | 第42-43页 |
·公民权利意识不强 | 第43-45页 |
·政府信息化在全国发展不平衡 | 第45页 |
·政府网站建设水平不高 | 第45-46页 |
·原因探析 | 第46-51页 |
·观念因素 | 第46-47页 |
·经济因素 | 第47-48页 |
·制度因素 | 第48-49页 |
·技术因素 | 第49-51页 |
第4章 国外主要国家政务公开情况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51-60页 |
·国外政务公开发展概述 | 第51-52页 |
·美国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及网站建设 | 第52-54页 |
·英国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及网站建设 | 第54-55页 |
·日本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及网站建设 | 第55-57页 |
·国外政务公开的经验及启示 | 第57-60页 |
·政务公开依靠法制加以体现和保障 | 第57页 |
·政务公开离不开权力主体的主动性 | 第57-58页 |
·政务公开离不开民主意识的支撑 | 第58页 |
·政务公开的推行要注重路径选择 | 第58-60页 |
第5章 信息化环境下完善我国政务公开的措施 | 第60-68页 |
·强化政务公开意识 | 第60-61页 |
·制定和完善网络信息公开的法律制度 | 第61-62页 |
·加强政府信息化建设 | 第62-64页 |
·规范政府网站建设 | 第62-63页 |
·加强政府网站与民众的双向沟通 | 第63-64页 |
·提高政府人员驾驭信息化的能力 | 第64-65页 |
·实现传统手段与信息化手段有效结合 | 第65页 |
·完善政府网站建设的保障监督体系 | 第65-68页 |
·建立健全信息化与信息公开的组织领导体系 | 第65-66页 |
·科学评估与严格考核政府网站信息公开 | 第66页 |
·健全和完善政府网站信息公开的制约体系 | 第66页 |
·完善政府网站信息公开的法律监督机制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