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介孔SiO2的制备及其表征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前言 | 第8-9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5页 |
| ·介孔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9-16页 |
| ·介孔材料简介 | 第9页 |
| ·介孔材料分类 | 第9-12页 |
| ·介孔材料的形成机理 | 第12-14页 |
| ·介孔材料的应用及新进展 | 第14-16页 |
| ·双介孔材料的制备 | 第16-19页 |
| ·单模板法 | 第16-17页 |
| ·双模板法 | 第17-18页 |
| ·非模板法 | 第18-19页 |
| ·影响双介孔材料性质的因素 | 第19-21页 |
| ·模板剂的选择 | 第19-20页 |
| ·不同反应时间和温度 | 第20页 |
| ·体系pH值的影响 | 第20-21页 |
| ·引导剂或预置晶种的加入 | 第21页 |
| ·不同碱介质的影响 | 第21页 |
| ·双介孔材料的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 | 第21-23页 |
| ·吸附领域 | 第22页 |
| ·催化领域 | 第22-23页 |
| ·双介孔材料的发展趋势 | 第23页 |
| ·课题来源及意义 | 第23-25页 |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5-29页 |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5-26页 |
| ·实验所用试剂 | 第25页 |
| ·实验仪器 | 第25-26页 |
| ·SiO_2 的制备 | 第26-27页 |
| ·溶胶―凝胶法制备双介孔SiO_2 | 第26页 |
| ·硅胶原位生长制备双介孔SiO_2 | 第26-27页 |
| ·溶胶―凝胶法制备MCM-41 | 第27页 |
| ·SiO_2 样品的表征 | 第27-29页 |
| ·热重/差热(TG/DTA)分析 | 第27页 |
| ·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27页 |
|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27页 |
| ·N_2 吸附-脱附等温线(BET)分析 | 第27-28页 |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 第28页 |
| ·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分析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溶胶―凝胶法制备双介孔SiO_2 | 第29-45页 |
| ·SiO_2 合成过程的分析 | 第29-32页 |
| ·热重/差热分析 | 第29-30页 |
| ·红外谱图分析 | 第30-31页 |
| ·XRD谱图的分析 | 第31-32页 |
| ·氨水用量对SiO_2 结构的影响 | 第32-35页 |
| ·模板剂用量对SiO_2 结构的影响 | 第35-38页 |
| ·溶剂用量对SiO_2 结构的影响 | 第38-41页 |
| ·助溶剂的加入对SiO_2 结构的影响 | 第41-42页 |
| ·扩孔剂的加入对SiO_2 结构的影响 | 第42-44页 |
| ·小结 | 第44-45页 |
| 第四章 硅胶原位生长制备双介孔SiO_2 | 第45-59页 |
| ·SiO_2 合成过程的分析 | 第45-50页 |
| ·SiO_2 红外谱图分析 | 第45-46页 |
| ·SiO_2 孔的形成过程分析 | 第46-49页 |
| ·SiO_2 孔的有序性XRD分析 | 第49-50页 |
| ·硅源用量对SiO_2 结构的影响 | 第50-53页 |
| ·制备方法对SiO_2 结构的影响 | 第53-56页 |
| ·加料顺序对SiO_2 结构的影响 | 第56-58页 |
| ·小结 | 第58-59页 |
| 第五章 结论及工作展望 | 第59-61页 |
| ·结论 | 第59-60页 |
| ·工作展望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