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融资租赁立法完善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0页 |
二、逻辑结构 | 第10-11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四、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 | 第12-13页 |
第一章 融资租赁的理论基础 | 第13-19页 |
一、融资租赁的概念 | 第13-15页 |
(一) 立法对融资租赁界定的差异 | 第13-14页 |
(二) 对融资租赁概念的思考 | 第14-15页 |
二、融资租赁对传统民法理论的创新与突破 | 第15-19页 |
(一) 所有权的观念化 | 第15-16页 |
(二) 对合同相对性的突破 | 第16页 |
(三) 不可解约性 | 第16页 |
(四) 合同的联立性 | 第16-17页 |
(五) 合同关系的金融属性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我国融资租赁的概况及内在认知成因分析 | 第19-22页 |
一、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历程 | 第19-20页 |
二、我国融资租赁业的现状 | 第20页 |
三、我国融资租赁业现状的内在认知成因分析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对融资租赁的正确认知 | 第22-36页 |
一、融资租赁的功能概述 | 第22-23页 |
(一) 投融资功能 | 第22页 |
(二) 促销功能 | 第22页 |
(三) 资产管理功能 | 第22-23页 |
(四) 理财功能 | 第23页 |
二、融资租赁的本质功能 | 第23-30页 |
(一) 对主要国家及国际组织立法例的考察 | 第23-25页 |
(二) 融资租赁的本质功能——融资 | 第25-28页 |
(三) 融资租赁的融资功能之相关细节问题 | 第28-30页 |
三、融资租赁作为融资方式的制度优势 | 第30-36页 |
(一) 提高承租人资金利用率 | 第30-31页 |
(二) 减少承租人所得税支出 | 第31-33页 |
(三) 形式灵活、承租人可度身定制 | 第33-34页 |
(四) 转移承租人设备无形磨损的风险 | 第34页 |
(五) 其他优势 | 第34-36页 |
第四章 我国融资租赁业现状的外在制度成因分析 | 第36-46页 |
一、融资租赁合同制度问题分析 | 第36-42页 |
(一) 融资租赁主体制度 | 第36-38页 |
(二) 融资租赁承租人利益保护制度 | 第38-41页 |
(三) 融资租赁客体制度 | 第41-42页 |
二、融资租赁中的会计问题 | 第42页 |
三、融资租赁中的税收问题 | 第42-44页 |
(一) 税制改革对融资租赁业的冲击 | 第42-43页 |
(二) 对回租式融资租赁中税收问题的分析 | 第43-44页 |
四、融资租赁监管制度问题分析 | 第44-46页 |
第五章 对我国融资租赁制度环境的完善建议 | 第46-56页 |
一、立法模式的选择 | 第46-47页 |
二、完善融资租赁合同制度 | 第47-51页 |
(一) 完善融资租赁主体制度 | 第47-48页 |
(二) 完善承租人利益保护制度 | 第48-50页 |
(三) 完善融资租赁客体制度 | 第50-51页 |
三、完善折旧优惠的会计制度 | 第51-53页 |
四、完善融资租赁税收制度 | 第53-54页 |
(一) 完善融资租赁增值税抵扣制度 | 第53页 |
(二) 完善回租式融资租赁的税收制度 | 第53-54页 |
五、对融资租赁公司实行统一监管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