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重金属铜、镍的植物毒害及预测模型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3页 |
·重金属污染概述 | 第16-19页 |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 | 第16-17页 |
·土壤中铜、镍污染状况及植物毒害 | 第17-19页 |
·重金属污染的来源 | 第19-20页 |
·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评价方法 | 第20-23页 |
·物理化学法 | 第21-22页 |
·生物学评价法 | 第22-23页 |
·模型评价法 | 第23页 |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及风险评价 | 第23-26页 |
·生物配体模型 | 第26-29页 |
·生物配体模型的理论发展 | 第26-28页 |
·生物配体模型的理论框架 | 第28-29页 |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29-33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9-30页 |
·研究的总体思路和内容概要 | 第30-33页 |
第二章 重金属铜、镍敏感性植物筛选 | 第33-39页 |
·引言 | 第3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3-34页 |
·土壤处理与性质测定 | 第33页 |
·植物毒害试验 | 第33-34页 |
·数据处理 | 第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外源铜、镍的植物毒害与经验模型分析 | 第39-62页 |
·引言 | 第3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9-43页 |
·供试材料 | 第39-40页 |
·土壤样品选择与性质测定 | 第40-41页 |
·土壤处理方法 | 第41-42页 |
·植物毒害试验方法 | 第42页 |
·数据处理 | 第42-4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3-61页 |
·铜对大麦的毒性 | 第43-46页 |
·镍对大麦的毒性 | 第46-52页 |
·铜、镍对西红柿和小白菜的毒性 | 第52-55页 |
·经验回归方程的验证 | 第55-59页 |
·植物、微生物毒性敏感性比较 | 第59-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第四章 铜、镍离子活度的测定和模型优化 | 第62-74页 |
·引言 | 第62-6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3-68页 |
·铜离子活度测定 | 第63-64页 |
·镍离子活度测定 | 第64页 |
·土壤溶液的准备和参数测定 | 第64-65页 |
·化学平衡模型 | 第65-6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8-73页 |
·WHAM 6 模型 | 第68页 |
·NICA-Donnan 模型 | 第68-69页 |
·讨论 | 第69-72页 |
·经验预测模型和土壤性质的关系 | 第72-73页 |
·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五章 不同镍形态的毒性 | 第74-82页 |
·引言 | 第7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4-76页 |
·溶液配制 | 第74页 |
·大麦根伸长抑制试验 | 第74-75页 |
·镍形态预测 | 第75页 |
·生物配体模型的数学基础 | 第75-7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6-81页 |
·不同的的pH 条件下镍的形态分布 | 第76页 |
·其他阳离子的影响 | 第76-78页 |
·生物配体模型的优化 | 第78-80页 |
·生物配体模型的验证 | 第80-81页 |
·小结 | 第81-82页 |
第六章 陆地生物配体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 第82-86页 |
·引言 | 第8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2-83页 |
·土壤溶液参数测定 | 第82页 |
·陆地生物配体模型的建立 | 第82-8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3-85页 |
·小结 | 第85-86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6-88页 |
·全文主要结论 | 第86页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86-87页 |
·今后的研究设想 | 第87-88页 |
附表:原始数据 | 第88-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27页 |
致谢 | 第127-128页 |
作者简历 | 第128-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