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数学方法论文

中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动因与收益研究

致谢第1-7页
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4页
目录第14-19页
1 绪论第19-35页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第19-22页
   ·有关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概念说明第22-25页
     ·产品内分工的界定第22-25页
     ·产品内分工下的贸易方式:产品内贸易第25页
   ·研究方法第25-26页
   ·研究框架第26-31页
   ·可能的创新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31-35页
     ·可能的创新第31-34页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34-35页
2 文献述评第35-74页
   ·引言第35-38页
   ·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度量研究第38-46页
   ·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基础和决定因素研究第46-54页
     ·生产技术和要素禀赋的差异第46-50页
     ·规模经济第50页
     ·技术进步、制度和政策演变第50-54页
   ·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组织方式选择研究第54-63页
     ·企业异质性与组织方式的选择第55-57页
     ·不完全契约和组织方式的选择第57-61页
     ·企业异质性、不完全契约和组织方式的选择第61-63页
   ·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经济效应研究第63-71页
     ·产品内分工与贸易对国家总福利的影响第64-65页
     ·产品内分工与贸易对就业和收入分配的影响第65-68页
     ·产品内分工与贸易对生产率的影响第68-71页
   ·对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研究的评价第71-74页
3 中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程度的测度第74-94页
   ·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常用测度方法第75-77页
   ·中国参与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程度的测度方法与指标体系第77-83页
   ·中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程度的实证分析第83-92页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第83-84页
     ·实证结果分析第84-89页
     ·四大指标的比较分析第89-92页
   ·小结第92-94页
4 中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动因:基于生产与交易成本的宏观层面第94-127页
   ·基于比较优势的产品内分工与贸易模型第95-101页
   ·基于内部规模经济的产品内分工与贸易模型第101-104页
   ·基于外部规模经济的产品内分工与贸易模型第104-107页
   ·其他宏观动因—基于交易成本的视角第107-111页
   ·中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分工与贸易宏观动因的实证分析第111-124页
     ·中国加工贸易的现状及其区位分布第113-117页
     ·中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分工与贸易宏观动因的计量分析第117-124页
   ·小结第124-127页
5 中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动因:基于生产与交易成本的微观层面第127-158页
   ·中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微观动因及其组织方式:中国作为母国的视角第129-141页
     ·模型第132-136页
     ·静态均衡分析第136-139页
     ·比较静态分析第139-141页
   ·中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微观动因及其组织方式:中国作为东道国的视角第141-156页
     ·基本假设前提第143-144页
     ·模型第144-150页
     ·南方国家均衡与福利比较第150-154页
     ·人力资本投资影响的比较静态分析第154-156页
   ·小结第156-158页
6 中国制造业参与的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收益创造、占有与分配第158-198页
   ·中国制造业在产品内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基于价值链的视角第160-168页
     ·制造业子行业进出口贸易构成及NET指数第160-164页
     ·制造业子行业主要生产环节的NET指数第164-168页
   ·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收益创造、占有与分配理论—基于租金的视角第168-181页
     ·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收益创造第168-174页
     ·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收益占有与分配第174-181页
   ·IPOD价值链分解及其收益创造、占有与分配第181-195页
     ·iPod价值链的分解第181-184页
     ·iPod价值链的收益创造、占有与分配第184-195页
   ·小结第195-198页
7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第198-213页
   ·主要结论第198-202页
     ·理论研究的主要结论第198-200页
     ·实证研究的主要结论第200-202页
   ·政策建议第202-213页
附录第213-223页
参考文献第223-243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243-244页

论文共2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运行机制和效率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下一篇:服务外包模式下组织知识共享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与外包绩效的关系研究--以对日软件外包企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