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生产管理论文--企业技术管理论文

区域科技创新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关系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9页
1 绪论第9-19页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4-15页
     ·研究的目的第14页
     ·研究的意义第14-15页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第15-19页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5-16页
     ·研究方法第16-17页
     ·研究创新点第17-19页
2 区域科技创新和统筹城乡发展相关理论研究第19-29页
   ·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相关理论研究第19-25页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第19-21页
     ·区域创新系统的构建第21-25页
   ·统筹城乡相关理论研究第25-26页
     ·统筹城乡发展的概念第25页
     ·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第25-26页
   ·基于统筹城乡视角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第26-29页
3 统筹城乡发展对科技的需求分析第29-37页
   ·我国科技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情况研究第29-32页
     ·统筹城乡科技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第29-31页
     ·统筹城乡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第31-32页
   ·统筹城乡发展对科技的战略需求第32-34页
   ·地区平衡性增长对科技需求分析的理论框架第34-37页
     ·科技进步与区域经济均衡增长模型建立的依据第34-35页
     ·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第35-37页
4 重庆市统筹城乡视角下科技改革与创新的现状研究第37-49页
   ·重庆市科技发展现状与基础第37-38页
     ·扶持一批富有鲜明区域特色的重点产业第37页
     ·用“一圈两翼”的发展布局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推广体系第37-38页
     ·发挥科技在打造劳务经济中的作用第38页
     ·探索和完善现有基层科技服务体系第38页
   ·重庆市科技创新发展的比较研究第38-43页
     ·科技进步综合比较分析第38-40页
     ·科技资源比较分析第40-42页
     ·科技改革与创新政策环境的分析与比较第42-43页
   ·重庆市统筹城乡科技改革与创新试验区建设需破解的主要问题第43-49页
5 重庆市科技创新水平测算及其与地区均衡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第49-61页
   ·基于统筹城乡视角重庆市科技创新指标体系的建立第49-50页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第49-50页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框架设计第50页
   ·指标体系评价方法选择第50-55页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与步骤第51-54页
     ·重庆市科技创新水平评价方法第54-55页
   ·基于统筹城乡视角的重庆市科技创新创新水平评价第55-57页
     ·科技创新水平各指标权重确定第55-56页
     ·重庆市科技创新水平总体评价第56-57页
   ·重庆市科技创新与地区经济均衡增长关系第57-61页
     ·样本原则与数据描述第57-59页
     ·实证分析结果第59-61页
6 基于统筹城乡视角重庆市科技创新路径探索与机制设计第61-65页
   ·重庆市统筹城乡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第61-62页
   ·统筹城乡视角下重庆市科技创新的机制设计第62-65页
7 基于统筹城乡视角重庆市科技创新的重点任务与保障措施第65-71页
   ·重庆市统筹城乡科技改革与创新的重点任务第65-69页
     ·打造长江上游科技创新中心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第65-66页
     ·支持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第66-67页
     ·构建基于统筹城乡的科技服务体系第67-68页
     ·创新包科技管理、科技人才评价和科技投融资体制与机制第68-69页
   ·保障措施第69-71页
     ·营造宏观环境,注重建设实效第69页
     ·试行特殊政策,进行综合试点第69-70页
     ·加强组织领导,突出分类指导第70-71页
8 研究结论及展望第71-73页
   ·研究结论第71页
   ·研究展望第71-73页
致谢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附录第79页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9页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项目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公务员通用绩效模型实证研究
下一篇: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潜力与增长动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