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4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 第15-19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17-19页 |
2 区域科技创新和统筹城乡发展相关理论研究 | 第19-29页 |
·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相关理论研究 | 第19-25页 |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 | 第19-21页 |
·区域创新系统的构建 | 第21-25页 |
·统筹城乡相关理论研究 | 第25-26页 |
·统筹城乡发展的概念 | 第25页 |
·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 | 第25-26页 |
·基于统筹城乡视角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 第26-29页 |
3 统筹城乡发展对科技的需求分析 | 第29-37页 |
·我国科技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情况研究 | 第29-32页 |
·统筹城乡科技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 第29-31页 |
·统筹城乡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31-32页 |
·统筹城乡发展对科技的战略需求 | 第32-34页 |
·地区平衡性增长对科技需求分析的理论框架 | 第34-37页 |
·科技进步与区域经济均衡增长模型建立的依据 | 第34-35页 |
·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 | 第35-37页 |
4 重庆市统筹城乡视角下科技改革与创新的现状研究 | 第37-49页 |
·重庆市科技发展现状与基础 | 第37-38页 |
·扶持一批富有鲜明区域特色的重点产业 | 第37页 |
·用“一圈两翼”的发展布局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推广体系 | 第37-38页 |
·发挥科技在打造劳务经济中的作用 | 第38页 |
·探索和完善现有基层科技服务体系 | 第38页 |
·重庆市科技创新发展的比较研究 | 第38-43页 |
·科技进步综合比较分析 | 第38-40页 |
·科技资源比较分析 | 第40-42页 |
·科技改革与创新政策环境的分析与比较 | 第42-43页 |
·重庆市统筹城乡科技改革与创新试验区建设需破解的主要问题 | 第43-49页 |
5 重庆市科技创新水平测算及其与地区均衡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 第49-61页 |
·基于统筹城乡视角重庆市科技创新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9-50页 |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49-50页 |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框架设计 | 第50页 |
·指标体系评价方法选择 | 第50-55页 |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与步骤 | 第51-54页 |
·重庆市科技创新水平评价方法 | 第54-55页 |
·基于统筹城乡视角的重庆市科技创新创新水平评价 | 第55-57页 |
·科技创新水平各指标权重确定 | 第55-56页 |
·重庆市科技创新水平总体评价 | 第56-57页 |
·重庆市科技创新与地区经济均衡增长关系 | 第57-61页 |
·样本原则与数据描述 | 第57-59页 |
·实证分析结果 | 第59-61页 |
6 基于统筹城乡视角重庆市科技创新路径探索与机制设计 | 第61-65页 |
·重庆市统筹城乡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 | 第61-62页 |
·统筹城乡视角下重庆市科技创新的机制设计 | 第62-65页 |
7 基于统筹城乡视角重庆市科技创新的重点任务与保障措施 | 第65-71页 |
·重庆市统筹城乡科技改革与创新的重点任务 | 第65-69页 |
·打造长江上游科技创新中心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 | 第65-66页 |
·支持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现代服务业 | 第66-67页 |
·构建基于统筹城乡的科技服务体系 | 第67-68页 |
·创新包科技管理、科技人才评价和科技投融资体制与机制 | 第68-69页 |
·保障措施 | 第69-71页 |
·营造宏观环境,注重建设实效 | 第69页 |
·试行特殊政策,进行综合试点 | 第69-70页 |
·加强组织领导,突出分类指导 | 第70-71页 |
8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71-73页 |
·研究结论 | 第71页 |
·研究展望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附录 | 第79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页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项目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