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我国公务员通用绩效模型实证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8页
1 绪论第8-12页
   ·研究背景第8-9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页
     ·研究目的第9页
     ·研究意义第9页
   ·研究的创新点第9-10页
   ·研究方法第10页
   ·研究内容第10-12页
2 理论综述第12-26页
   ·公务员基本理论第12-13页
     ·国家公务员的界定第12页
     ·我国公务员应具备的条件及应尽的义务第12页
     ·我国公务员的职务以及分类第12-13页
   ·绩效研究综述第13-20页
     ·绩效的含义和特点第13-14页
     ·国外绩效结构研究第14-17页
     ·国内绩效结构研究第17-20页
   ·公务员绩效研究第20-26页
     ·国外公务员绩效研究第20-22页
     ·国内公务员绩效研究第22-26页
3 研究假设及初始模型的构建第26-36页
   ·研究假设第26-27页
   ·公务员绩效模型的初步构思第27-32页
     ·公务员绩效模型指标的宏观来源第27-29页
     ·公务员绩效模型指标的微观来源第29-31页
     ·公务员绩效模型的初步构建第31-32页
   ·公务员绩效调查问卷的编制和预测试第32-36页
     ·问卷设计的原则第32页
     ·调查问卷量表的尺度第32-33页
     ·调查问卷的具体内容第33-34页
     ·调查问卷的预测试分析第34-36页
4 小样本调查分析第36-44页
   ·小样本调查分析的目的第36页
   ·指标的信度和效度第36-37页
   ·小样本调查数据描述性统计第37-38页
   ·描述性指标的信度检验第38-39页
   ·小样本探索性因子分析第39-42页
     ·KMO 和Bartlett’s 球形检验第40页
     ·提取公因子第40-41页
     ·因子的转轴和命名第41-42页
     ·因子的信度检验第42页
   ·本章小结第42-44页
5 大样本调查分析第44-68页
   ·大样本数据描述第44-45页
   ·领导职务公务员绩效探索性因子分析第45-49页
     ·KMO 和Bartlett’s 球形检验第46页
     ·提取公因子第46-47页
     ·因子负荷矩阵旋转结果第47-48页
     ·因子的信度检验第48-49页
     ·因子的描述性统计第49页
   ·非领导职务公务员绩效探索性因子分析第49-52页
     ·KMO 和Bartlett’s 球形检验第49-50页
     ·提取公因子第50-51页
     ·因子负荷矩阵旋转结果第51-52页
     ·因子的信度检验第52页
     ·因子的描述性统计第52页
   ·验证性因子分析第52-63页
     ·结构方程模型简介第52-53页
     ·结构方程模型应用的步骤第53页
     ·结构方程模型的评价第53-55页
     ·结构方程模型建模样本容量分析第55页
     ·领导职务公务员绩效结构方程分析第55-59页
     ·非领导职务公务员绩效结构方程分析第59-63页
   ·回归分析第63-64页
     ·领导职务公务员绩效模型回归分析第63-64页
     ·非领导职务公务员绩效模型回归分析第64页
   ·讨论第64-68页
6 公务员绩效的差异化研究第68-76页
   ·公务员绩效的年龄差异第68-69页
   ·公务员绩效的性别差异第69-70页
   ·公务员绩效的教育程度差异第70-72页
   ·公务员绩效的工龄差异第72-73页
   ·公务员绩效的职级差异第73-75页
   ·本章小结第75-76页
7 结论与展望第76-78页
   ·研究结论第76-77页
   ·研究的局限性及研究展望第77-78页
致谢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4页
附录第84-88页
 A:公务员工作情况调查问卷第84-88页
 B: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88页
 C: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课题项目情况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G-ANP方法的大型化工项目风险评价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区域科技创新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关系研究--以重庆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