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2页 |
| 缩略词 | 第12-13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5页 |
| 1 番茄概述 | 第13-14页 |
| ·番茄的生物学性状 | 第13页 |
| ·番茄的营养价值 | 第13页 |
| ·番茄的国内外生产现状 | 第13-14页 |
| 2 番茄的采后生理 | 第14-20页 |
| ·番茄采后生理变化 | 第14-18页 |
| ·呼吸作用 | 第14-15页 |
| ·烯生理 | 第15页 |
| ·颜色 | 第15-16页 |
| ·硬度 | 第16-17页 |
| ·番茄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 | 第17-18页 |
| ·番茄果实的失重与腐烂现象 | 第18页 |
| ·影响番茄果实贮藏性的因素 | 第18-20页 |
| ·自身因素 | 第18-19页 |
| ·贮藏环境因素 | 第19-20页 |
| 3 食品品质模型及货架期预测模型 | 第20-22页 |
| ·食品品质函数-反应级数 | 第20-21页 |
| ·阿伦尼乌斯方程 | 第21-22页 |
| ·采后品质模型及应用 | 第22页 |
| 4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22-25页 |
| 第二章 贮藏温度对番茄果实颜色变化的影响 | 第25-33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5-27页 |
| ·材料与处理 | 第25-26页 |
| ·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 ·果实颜色测定 | 第26页 |
| ·番茄红素含量测定 | 第26页 |
| ·叶绿素含量测定 | 第26-27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7-31页 |
| ·各颜色与色素指标相关性分析 | 第27页 |
| ·贮藏温度对采后番茄果实L值和a值的影响 | 第27-28页 |
| ·贮藏温度对采后番茄果实色泽比和色泽角的影响 | 第28-29页 |
| ·贮藏温度对采后番茄果实COL的影响 | 第29-30页 |
| ·贮藏温度对番茄果实中叶绿素和番茄红素含量的影响 | 第30-31页 |
| 3 讨论 | 第31-33页 |
| ·贮藏温度对采后番茄果实颜色的影响 | 第31页 |
| ·贮藏温度对采后番茄果实中色素的影响 | 第31-33页 |
| 第三章 贮藏温度对番茄果实质构特性的影响 | 第33-39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5页 |
| ·材料与处理 | 第33-34页 |
| ·实验方法 | 第34-35页 |
| ·质构仪参数的设定 | 第34页 |
| ·质构特性测试的质地参数及图谱解析 | 第34-35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5-38页 |
| ·贮藏温度对采后番茄果实硬度的影响 | 第35-36页 |
| ·贮藏温度对采后番茄果实凝聚性的影响 | 第36页 |
| ·贮藏温度对采后番茄果实胶性的影响 | 第36-37页 |
| ·贮藏温度对采后番茄果实咀嚼性的影响 | 第37页 |
| ·质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 | 第37-38页 |
| 3 讨论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贮藏温度对番茄果实其它品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39-49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1页 |
| ·材料与处理 | 第39-40页 |
| ·实验方法 | 第40-41页 |
| ·果实失重率的测定 | 第40页 |
| ·果实中Vc、可滴定酸含量和呼吸强度的测定 | 第40页 |
| ·SOD、CAT、APX活性和MDA、H_2O_2含量的测定 | 第40页 |
| ·感官评分的设定 | 第40-41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1-46页 |
| ·不同贮藏温度对采后番茄果实失重率与感官综合评分的影响 | 第41-42页 |
| ·不同贮藏温度对采后番茄果实Vc与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 ·不同贮藏温度对采后番茄果实呼吸强度的影响 | 第43-44页 |
| ·不同贮藏温度对采后番茄果实抗氧化酶活性和H_2O_2含量的影响 | 第44-46页 |
| ·不同贮藏温度对采后番茄果实MDA含量的影响 | 第46页 |
| 3 讨论 | 第46-49页 |
| ·贮藏温度对番茄果实采后品质的影响 | 第46-47页 |
| ·贮藏温度对番茄果实采后抗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 第47-49页 |
| 第五章 番茄果实采后品质模型及货架期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49-59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0-51页 |
| ·材料与处理 | 第50页 |
| ·实验设计与方法 | 第50-51页 |
| ·实验设计 | 第50-51页 |
| ·实验方法 | 第51页 |
| ·数据处理 | 第51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1-58页 |
| ·品质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51-55页 |
| ·色泽角的预测模型 | 第51-53页 |
| ·硬度的品质预测模型 | 第53页 |
| ·基于明度的番茄红素含量的预测模型 | 第53-55页 |
| ·预测模型的验证 | 第55-56页 |
| ·色泽角预测模型的验证 | 第55-56页 |
| ·硬度的品质预测模型的验证 | 第56页 |
| ·基于明度的番茄红素含量的预测模型的验证 | 第56页 |
| ·番茄果实货架期预测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 第56-57页 |
| ·番茄果实分级及货架寿命的评价标准 | 第57-58页 |
| 3 讨论 | 第58-59页 |
| 全文总结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9页 |
| 致谢 | 第69-71页 |
| 附录 | 第71页 |